“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公众在公共领域对事物进行讨论时,会因为惧怕孤独而选择沉默。这是在电视媒介时代,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还没有那么紧密的时候提出的。传统媒体时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主要由强关系组成。亲人、同事、同学等组成了几乎全部社交网络。从整体上看,处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公众“所能联系到的人”的总数要远远小于新媒体时代。这也就暗示了传统媒体时代在进行意见表决时,可能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的总数要远远小于新媒体时代。(因为能联系到的人总数相差太多,而且事实表明,靠强关系进行联系的人意见很有可能不一致。)“公众在公共领域对事物进行讨论”时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缺乏联系,更容易产生孤独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与其说我们是在“公共领域”对问题进行讨论,倒不如说我们是在自己庞大的社交圈子里进行讨论。在新媒体网络空间中,公众寻找同伴的机会与效率大大增加。打开搜索浏览器,输入你自己的观点,马上就会有一大堆和你意见相同的论述、帖子、交流群跳出来,即便是再古怪独特的观点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由于容易找到同伴,人们可能产生的孤独感大大消退,即便是持少数派意见的人,也可以通过“少数派小圈子”来彼此支持、消除孤独感、坚定观点。这就使得“沉默的螺旋”理论中的关键因素“孤独感”不再成立,“反沉默的螺旋”随之而生。
有关王菊的讨论和投票几乎都发生在线上。即便是在王菊支持者数量极少的《创造101》比赛初期,这些粉丝依旧可以通过“王菊全球后援群”“王菊吧”等进行联络。粉丝通过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来坚定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在舆论风向不好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坚持支持王菊。“圈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王菊粉丝暴涨的过程中,拉票行为往往发生在微信群、QQ 群、微博、空间等弱关系聚集地。粉丝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圈子,用“大规模撒网”的方式对偶像进行推广(也就是所谓的 “卖安利”)。网络世界庞大的联系人总数让他们更容易找到与自己意见相仿的人,孤独感也就大大消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