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部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月9日成立教育部“管理全国教育学艺及历象事务,监督全国学校及所辖各官署”,取代了清末的学部,这是我国教育行政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教育部由蔡元培任首任总长。蔡元培赴任前,在上海特地造访并问计于著名教育家蒋维乔,邀其任教育部秘书长。蒋维乔献策说:“目前战事未了,南北未统一,正式政府成立有待,教育行政殆无从着手,只可先做预备工夫……前清学制,久为教育界诟病,应从事改革。为今之计,正可趁此时日,邀集习教育经验之人,组织学制起草委员会,着手编订草案,至对付目前环境,则应先拟民国教育暂行办法,俾各学校有所遵循。”[3]蔡元培十分赞同,携蒋维乔以及一名会计兼庶务于1月12日晚到达南京,13日拜见大总统孙中山,问部办公地点在何处,得到的回答是:“此须汝自行寻觅,我不能管也。”后来,在时任江苏都督府内务司长马相伯的帮助下,借南京碑亭巷内务司楼上房屋三间房为办公处,这里即成为民国教育部成立之时的官署,蔡元培“亲诣大总统领印,白巾咫尺,裹一方寸物,乘人力车往返”。北洋政府统治后,蔡元培赴北京任职,在清朝学部旧署(铁匠胡同)办公。
(二)教育部机构设置
民国初期教育部组织机构图
教育部依南京参议院议决官制,最初暂设参事3人,负责起草法令,机构有承政厅、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社会教育司,每司下分设几科管理相应事务。1912年8月,临时大总统令公布《修正教育部官制》,承政厅改为总务厅。1914年7月,《修正教育部官制》经国会通过正式施行,规定“教育部直隶于大总统,管理教育、学艺及历象事务。教育部置总务厅及下列各司: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社会教育司”[4]。其中,专门教育司掌管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等事项。1918年12月7日,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分科规程》,规定:总务厅事务由秘书管理,分置编审处及文书、会计、庶务四科;普通教育司分四科,主要负责师范学校事项、中小学及蒙养园事项、实业学校事项;社会教育司设二科,主要负责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通俗礼仪、戏剧等事项。“专门教育司设置第一科、第二科、第三科,分掌各项事务。第一科所掌事务如下:一、大学事项;二、与大学相当之学校事项;三、学位及称号事项;四、博士会事项。第二科所掌事务如下:一、专门学校事项;二、与专门学校相当之学校事项;三、历象事项;四、不属于他科所掌事项。第三科所掌事务如下:一、外国留学生事项;二、国语统一会事项;三、医士、药剂士开业试验委员会事项;四、各种学术会事项。”[5]
由此可见,民国初期的教育部部制简单、人员不多、权责较为明晰,主要通过专门教育司实施对大学的管理。
(三)教育部人员
教育部机构一厅三司,权职清晰,部制不大,人员不多。蒋维乔回忆道:“教育部既成立,于是投效纷纷,蔡先生终日见客。往往一进客厅,来客相继不绝,至日暮不得休,妨害公事,于是改由余代见,可者见之,不可者谢之。”[6]当时临时政府各部都按官制呈荐人员,蔡元培对蒋维乔说:“我之主张,办理部务,当与办社会事业一例,在正式政府未成立,官制未通参议以前,不必呈荐人员。除总、次长已由大总统任命外,其余各人,概称部员,不授官职。为事择人,亦不必多设冗员。”[7]因此,在蔡元培主掌的教育部,连抄写的文员加在一起也不过30多人,而政府其他各部多超过百人。而且教育部上自总长下至文员,不分等级,每月“官俸”一律30元,全部开支每月仅千余元。“教育部新旧杂用,确有规模,俨然有建设气象。蔡君富于理想,范君勤于任务,总次长实具调和性质,亦各部所未有。”[8]全体部员每日分工任事,绝无官署气息,行政效率极高,呈现一派蓬勃奋发的气象。临时政府3个月结束,而中华民国全部学制草案在此时已经基本完成。
根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可以看到,1922年时,设总长1人,次长1人,参事4人,司长3人,秘书8人,佥事员额、总务厅及每司不得超过8人,主事员不得超过80人,视学16人,技正2人,技士8人。
(四)教育部总长(www.xing528.com)
蔡元培(1868—1940年)
北洋政府时期,政体不稳,军阀割据混战,政权更迭频仍,中央教育主管部门也不例外。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正式开始了北洋政府统治,7月,因袁世凯野心毕露,蔡元培不愿任此“伴食”阁员,愤然辞职,远赴德国。蔡元培后,范源濂继任总长,他第一次出席国务会议宣布政见时即宣称:“蔡前总长对于整顿教育之办法,首重社会教育,盖共和国体贵在人人有普通之智识,本总长当接续进行。”在教育部大会上,范源濂郑重声明:“教育宗旨及行政大纲,业由蔡总长宣布或规定,悉当遵行。”
在北洋政府时期的16年中,教育部更替长官(总长、代理部务等)达44人次(表2 1),平均每年更换2人次以上,多位教育总长任命后未到任,实际任期最短的仅十来天。全国教育的最高长官每每易主,可见时局的混乱。中央缺乏号令全国的权威,对教育和大学无暇顾及,必然导致民国初期政府对大学的“松控”,客观上给了民国初期大学较大的“自治”空间。
表2-1 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历任总长及代理部务等
续 表
续 表
教育部总长数易其主,也缺乏号令全国教育的权威,但在蔡元培、范源濂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却取得非凡的成就。民国初期的教育部的贡献在于成功地改革了旧式教育,确立了新时代的教育思想,积极推行新学制,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法令,从教育的宗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全面创立了新式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