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化时代教师职业素养:训练与实践

信息化时代教师职业素养:训练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格教学法已被认为是一条较迅速地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具体的环节可以参照微格教学法的有关步骤来进行。这是提高教师职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1.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又称微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起源于1958年美国开展的中小学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借助现代化的视听工具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来提高准备作教师的人员和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其实质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格教学法已被认为是一条较迅速地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微格教学法通过压缩教学过程,使各种教学现象集中,让被训练者在典型的教学实践中开展真实的教学活动,从而掌握教学技能。其主要过程是:首先让少数被训练者(一般5~10人)组成微型课堂;被训练者用较短时间(一般是5~10分钟)开展一定内容的教学活动,其间,用音像设备对教学过程进行记录;然后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

2.教学实习

在使用教学实习法时,要事先制定好训练目标和计划,最后要有分析评价。具体的环节可以参照微格教学法的有关步骤来进行。这种训练方法,由于教学面对的是真正的学生,训练效果会更好一些。但这种方法必须要有完善的组织管理和严格的教师指导,否则将会因松散无序而难以保证训练效果。

3.实践训练(www.xing528.com)

这种方法是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而进行的教学技能训练,较适合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和提高。要成为一名优秀而出色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技能水平不能只停留于操作层面的熟练程度,还应向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境界发展,能够创造性和艺术化地运用各种教学技能。这仅靠机械训练难以实现,唯一的方法是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育修养,这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

4.借助课例研究进行实践与反思

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教师研究,往往把可训练的教师教学技能归纳成一份清单,这份清单就成了教师培训的计划,这种培训其实不过是传递碎片化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的专业化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心课题之一是未来教师是怎样一种专家的形象。诸多研究发现,教师培养期间所发展起来的教育理论,随着现场经验的积累而“流失”了。相反,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教学的实践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针对此,美国学者舍恩提出了反思性实践家的概念,鼓励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这种新型专家的实践特征在于,同问题情境的对话、靠经验培育起来的非概念化的“默会知识”、以此为基础的活动过程的反思。

因此,教师成长的关键不在于把专业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实践,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以“反思中行动,行为中反思”这一实践性认识论作为基础,在解决复杂的教育实际问题中积累实践智慧。而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参与型研修,教师借助课例研究,彼此展开对实践的反思与交流,从而培育起教师洞察学习的可能性,为今后改变教学行为提供基础。这是提高教师职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