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素养:信息化时代的理论与实训

教师职业素养:信息化时代的理论与实训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是由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和职责所决定的。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全面育人。

教师职业素养:信息化时代的理论与实训

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具体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教书育人是由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和职责所决定的。教师不仅是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质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教育学生。因此,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使其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是教师的天职所在。(www.xing528.com)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德性。”一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他是知识的传输者,是学生生活的导师,是学生道德的领路人。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以往的应试教育在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作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违背了人才培养规律。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力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量学生,从过去仅仅重视分数转变为注重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全面育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尊重并培养、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名学生的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充满个性活力、人格完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合格人才。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具有丰富思想世界和鲜活个性的人,关注并尊重每一名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