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教育逐渐深度融合,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突破学习时空限制、加快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同时,对传统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世界各国政府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人物。没有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就没有教育的信息化。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所指出的,历史一次次证明,“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这正是委员会建议优先关注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文化和物质地位的一种理由。”互联网进入教育,传统的学校不会消失,但未来的学校教育会有机地融合虚拟的网络学校和现实的传统学校,形成一种全新的学校体系。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结合,混合学习将代替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教学中面授交互、网络交互两大部分交织在一起,与传统的面授教学相比,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更加多元,教师的角色因此也必须要转换。
1.从知识的权威者和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信息化的到来,打破了教师对于知识的垄断地位以及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控制,教师、课堂、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单一渠道,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学习。教育范式正在从传统的面授教学急剧拓展,兼容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时空结构和生态秩序,并促使师生关系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改造、重组,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在这种新型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传道”不再仅仅是“布道”,传播知识,而是更加倾向于同学生一起“论道”,一起商讨知识。[4]因此,教师更多的是创设一种能实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交互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从以前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创设学习环境,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如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使用“微讲座”的方式重组教学,教师把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录成微讲座传上网,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实验、小组作业等。
2.从知识的呈现者变为优秀教育资源的管理者、评价者和推送者
在大量的网络课程兴起后,学生将会面对海量的教育资源,而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呢?如果学生缺乏对信息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浩瀚的信息海洋则很容易将学生在瞬间吞没,学生反而会“渴死在信息的海洋里”。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在信息世界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并积极地构建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良好互助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众多共享教育资源中,通过自己的学习,选择出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因此,教师要成为优秀的教育信息资源的管理者、评价者和推送者。虽然教师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拥有“一桶水”,但却需要将海量的知识信息经过甄别、挑选,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将可能的学习资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去消化和吸收。这种新的角色较之过去更具挑战性,更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在众多的教育优质资源面前,教师既是受益者,又是挑战者,平庸将会被淘汰。有人预言,信息技术可能会造成教师的优胜劣汰。那些出色的教师将会脱颖而出拥有更大的平台,影响全世界的学生。如从2007年起,iTunes U上的各类教学视频,被下载了7亿多次。有人作了这样的比喻:教师的角色从过去“知识卡车的司机”,变成学生“心智发展的营养师”。(www.xing528.com)
3.由课程教材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统一编订的,教师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但随着信息化的到来,这种封闭和固定的教材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将不再仅仅是课程教材的消费者和被动的执行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教材的开发者和设计者。目前我国中小学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均倡导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信息技术则有利于实现教师从课程教材消费者、执行者向课程教材开发者和设计者转换。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课程内容,利用相关的工具软件编写教案,制作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且便于自主学习的环境,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际上已经从教材的忠实消费者、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