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互联网+教育”则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之下的重要体现。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对当今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从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到现代社会中各个国家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都表明了教育公平一直是人类教育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严重失衡,尤其是师资力量方面。发达地区教学资源极度丰富,优秀教师数量众多;而农村及落后地区教学资源匮乏,教师教学水平和数量都远不及发达地区,所以合理地配置师资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信息技术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使碎片化的教育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和公开化,通过互联网,可以让一位优秀老师去服务成千上万个学生,而学生只需要一个移动终端,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随意挑选心仪的授课教师。[1]它还可以使城市学校和偏远落后学校处于同一个网络平台,通过同步上课、校际互动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甚至消除传统上因地域、时空和师资力量上差异所导致的教育资源上的鸿沟,使薄弱学校的学生都能接触到同等量的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这不仅是我国政府的选择,也是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还可以降低重复建设的费用,使更多的老师有充足的时间钻研教学,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2.信息技术改变了知识传播和获取的方式,促使人才观发生了转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任何一类信息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都对其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文字的出现突破了教育活动的开展只能靠面对面、口授耳闻和动作模仿的局限,扩展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造纸术的出现让知识有了方便携带的载体,使知识得以广泛传播;而印刷术的发明又极大提高了书面文字的复制效率,使文字传播技术产生了革命性飞跃,印刷体的书籍、课本成了文化的主要载体,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教育的普及。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加速了人类文明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更是以惊人的速度突破了人类知识的传播时空和容量的限制,人人都能够很方便快捷地获取和使用知识,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www.xing528.com)
知识传播和获取方式的转变引发了人才观的改变。传统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纸质阅读来获取知识并储存在大脑中,知识量相对固定,知识的复杂度不高,再加上学习资源匮乏,因而博闻强识成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信息社会中知识不断更新拓展,知识的复杂度提高,信息以指数式增长。据美国学者H·弗莱德里克的推算:假设公元元年人们掌握的信息量为单位1,那么信息量的第一次倍增,花费了1500年;第二次倍增,花费了250年;第三次倍增,花费了150年;进入20世纪后的第四次信息量倍增,所需的时间进一步缩短为50年;在20世纪70年代,时间周期则缩短为5年。如果以5年为周期计算,意味着在今后不到70年的时间内,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达到我们今天信息量的100万倍。[2]信息量正在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传统人才的衡量标准。
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员,如何在信息海洋中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如何分析处理信息,不被信息所淹没?学会学习是信息社会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而学会学习关键是要具备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21世纪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3.信息技术通过营造新型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如果说传统教育是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那么‘互联网+教育’则是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任你选。”[3]有人认为传统的实体校园、课堂环境等将被网络架构、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所组成的新型教育环境所替代。这种说法未免有点绝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教室之外,学生还可以从网络公开课、各类教学视频、音频中得到学习。网络学习推倒了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围墙,将已有的教育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与组合,使教育资源充分流动,只要有一个移动终端与网络相连,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入网络课堂学习,校园围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都失灵了,教育从此没有了边界。在传统教育教学环境中学习者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受知识,学生只有一次聆听的机会,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而自从有了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线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调控学习速度,可以随时跳过已经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反复学习自己认为掌握不够的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从而使学习变得“随心所欲”。教育教学时空环境的变化使得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自主选择知识、自主安排学习步骤得到加强。因此,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学习空间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离散性,使得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渐趋个性化、多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