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村人去世,基本上都遵循以下程序办理丧事,即烧“落气纸”—燃放鞭炮告知邻里乡亲家有丧事—置放棺材—确定出殡日期时刻—死者穿戴—上塌—入材—合棺盖—点腰灯—写灵位、扎岁竹—闹夜守孝—开棺诀别—出殡—造坟—回煞。
人死之后,三五分钟内,后辈子孙要跪在逝者床前烧三刀火纸(须用钱凿打过),俗称烧“落气纸”。随后,孝家迅速在外面放一挂鞭,告知邻里乡亲,家中有人去世。在当地,有“人死众家丧”之说,是指孝家不需要登门去请,自有人赶来,帮助孝家张罗丧事。“红事请,白事戳”的习俗流行于巴东江南地区。帮忙治丧的人,陆陆续续而来,他们收拾好堂屋,将棺材抬出,放置在堂屋正中,棺材的小头朝大门,搁置在方桌上,棺材的大头搁置在紧靠香火的下方中央,通常用两条木板凳重叠支撑。用一个簸箕倒扣在香火之上,传说逝者灵魂仍在香火前,倒扣簸箕是为了保护家神。
第二件事情就是请先生确定死者埋葬的时间。一切准备就绪后,再为逝者穿戴寿衣。寿衣为老式长衫,有藏青色、蓝色、黑色,红色、白色等几种颜色,其中白色和红色寿衣各一件,其他颜色的寿衣若干件,寿衣数量视家境而定。头巾为黑色,手套为白色,鞋子为手工布鞋,腰带一根,可为青、黑两色。在堂屋的右边放置两条板凳,板凳上置一块木板,把逝者抬出来放置在上面,俗称“上塌”。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放置“岁线”“绊脚索”两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岁线”为青线,逝者多少岁,就有多少根,然后挂在逝者腰带上。“绊脚索”为一根66 厘米左右的绳索,将逝者的双脚捆在一起。上述流程完成后,再合力将逝者放入棺材,以火纸或者逝者生前的衣服(注:衣服须剪掉所有带金属的扣子和拉链)垫塞死者的遗体,使其固定在棺材内不移动。最后,用三张火纸盖在逝者脸部,合上棺盖。这个过程叫“入材”。合上棺盖时,在棺盖四角各垫上三张火纸,留少许缝隙通风,以防逝者假死。(www.xing528.com)
逝者出殡的头一天称为“大夜”,极为隆重。此时左邻右舍会自发地跳丧闹夜,也可请专业的“撒叶儿嗬”队伍闹夜,常常通宵达旦。
天亮时分,要组织人手撤除灵堂,准备开棺,让亲朋好友与逝者见最后一面。开棺时,要揭开盖脸纸,解下岁线(岁线由孝家随身携带),解开绊脚索。棺材抬出门时,孝家要迅速将灵堂打扫干净,所有垃圾随同出殡队伍,带往墓地焚烧,以示吉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