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月十二迎接宗族团聚传说送子娘娘下凡

七月十二迎接宗族团聚传说送子娘娘下凡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毕,燃放爆竹,开始团年。七月十二为“凡人节”,主要活动是迎接宗族老少及出嫁姑娘回娘家团聚。传说这天送子娘娘下凡,没有怀上孩子的妇女晚上伴着月光在瓜田里偷南瓜,即可怀上孩子,当地人称之为“摸秋”。

七月十二迎接宗族团聚传说送子娘娘下凡

三里城过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月半节、中秋节等。

1.春节

春节,时间周期长,整个节日包含除夕前后共半个月,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至正月初九结束。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俗话说“长工短工,二十四的满工”,这一天人们一般都不再劳作,出门在外的人都往家里赶,与家人团聚“过小年”。

腊月二十五,打豆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打豆腐,制成豆腐脑、豆腐块、炕豆腐,炸“果子”。

腊月二十六,熬糖,炒苞谷泡儿。将苞谷泡儿和糖捏成一个个小圆球,称为泡儿坨,作为小吃,用以招待客人。

腊月二十七,做米酒。主要是苞谷面米酒。

腊月二十八,刷“扬尘”,即清扫各个房间及院子。

腊月二十九,女人们忙于烧洗肉,男人们则忙于给已故亲人印纸钱,然后封成“包袱”,在“包袱”上写上灵牌的内容,置于香火前或桌子上,于正月初三烧给逝去的亲人。二十九这天,还要去祖先坟头上坟、送灯。

大年三十,团年。团年这天早晨,男人们忙着张贴对联、年画,有的则挂起大红灯笼,更新堂屋香火上“天地君亲师位”牌位。女人们早早聚集在厨房里,烹制丰盛的饭菜,煮猪头、猪蹄。团年时有抢年习俗,团年早的象征来年发财早,一般下午两三点钟就有人开始团年了。家家户户团年时,先要“祭祖献饭”,一般在桌上盛放三碗或八碗米饭,每个碗上放一根筷子,给每个酒杯里倒一点酒,并将最好的菜放在碗中,然后叫逝者:“三代宗祖,老少亡人都来团年,领受钱财,保佑全家一年四季百事顺遂。”“老少亡人,请酒请菜。”一分钟后,拿掉碗上的筷子,把杯子里的酒顺着桌边倒在地上,然后倒上茶,也顺桌边倒在地上。完毕,燃放爆竹,开始团年。祖辈坐上席,父辈坐两旁,孙辈坐下席,因为孙不避祖,席间喝酒吃肉,可以互相奉菜敬酒

团年之后,要敬灶神,即拜司命老爷,三张楮钱在灶前点燃后祭拜三下。从团年之后到正月初三不得扫地,怕得罪祖宗神灵。

大年三十晚上“守岁”。一家人围坐在火坑旁谈天说地,长辈给小孩子们压岁钱。火坑里放着一根粗大的树兜,名曰“年猪疙瘩”,要能烧到正月十五。在接近零点的时候,人们都到室外点燃烟花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名曰“放天星”。天快亮时,年长者挑着水桶到水井挑水,称为“抢银水”,也叫“抢福水”,以祈求新年财源滚滚,四季平安。(www.xing528.com)

初一守家门,初二不出行,初三初四拜丈人。从初一至初三,吃饭时都要献祖,献祖词为“内外亲戚,老少亡人,都来吃饭,请酒请菜。”习俗如团年时献饭一样。正月初三送年、打发祖先。这天傍晚的送年饭同样丰盛,人们摆上大碗肉献祖,焚烧包袱(即给祖宗的钱),燃放鞭炮送祖先,然后关上大门吃肉喝酒,叫作吃“送年饭”。从这时起就可以扫地了。

正月初九,俗称“上九日”。到了正月初九,亲朋好友们还要聚到一起吃肉喝酒,相互祝福

2.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当地人称元宵节为过十五。过十五要亮灯,一是点亮家里室内室外所有的灯; 二是在外面放路灯,即在家门前的平地或路边摆放一定数量的灯或烛; 三是搭毛狗棚,赶毛狗。

3.端午节

农历五月是过端午的日子,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过端午主要是做粽子、吃粽子,接女儿女婿回家过节。各家都有采集艾蒿插在大门上的习俗,相传可以避邪。

4.月半节

三里城的“月半节”是农历七月十一、十二、十三。七月十一为“神仙节”,主要活动是在中堂进香,感谢各路神仙赐福。七月十二为“凡人节”,主要活动是迎接宗族老少及出嫁姑娘回娘家团聚。俗语“年小月半大,神仙也歇三天驾”,就是说土家人经历春夏的忙碌,在月半节要全家团聚,休息三天。七月十三为“亡人节”,主要活动是祭祖,把火纸用白纸包好后,写上已故亲人的名字,焚于户外,并高声呼名哀悼,以示敬送银钱。

5.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三里城过中秋节最具特色的习俗莫过于“摸秋”。传说这天送子娘娘下凡,没有怀上孩子的妇女晚上伴着月光在瓜田里偷南瓜(“南”与“男”谐音),即可怀上孩子,当地人称之为“摸秋”。也有好心人在瓜田里偷摘南瓜送到没有孩子的夫妇门下,名曰“送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