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思想源于分形几何学,最初用于研究大自然中的不规则物体可能存在不同尺度的相似性,称之为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例如:海岸线的弯曲程度在不同的尺度(标度)下具有相似性,布朗微粒的运动轨迹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具有相同的复杂度等,而数学当中则有许多具有严格自相似性的规则的自相似图形,例如:Cantor集、Korch曲线、Sierpinski地毯等。可见,自相似性存在几何上和统计上的自相似性。因此,分形有两种类型:确定性分形和随机分形,其中,确定性分形具有严格的自相似性;而随机分形的自相似性是近似的或统计意义上的。对于时间序列,分形时间序列属于统计意义上的分形,即序列在不同的标度上有类似的统计特征。本书讨论的是统计意义上的分形。因此,对于分形的概念,最简单的表述就是显示现象在统计上的自相似性。
Mandelbrot(1967)在研究“英国海岸线有多长”的问题时最先提出“分形”概念,它标志着分形理论的诞生。Mandelbrot(1982)提出的第一个分形定义为:
定义4-10 分形是指Hausdorff维数大于拓扑维数的集合,是具有伸缩对称性或膨胀对称性的几何对象。即满足条件DH(A)﹥dim(A)的集合A称为分形集。
Mandelbrot(1986)给出的第二个更通俗易懂的分形定义为:(www.xing528.com)
定义4-11 分形是指局部和整体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方式的形状。
定义4-10是从几何角度来阐述分形的,指不规则几何体在动力学演化过程中,在一定标度内相应的测度不随尺度的改变而改变。定义4-11则可将分形分为规则分形和不规则(即随机)分形。显然,数学中提出的分形属于第一种,而自然界中许多事物所具有的不光滑性和复杂性是随机的,其自相似性是统计意义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