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①。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②。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散大宗,则为人之惽惽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③。又恐人之离本就末也,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④;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⑤。故著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地形》,有《时则》,有《冥览》,有《精神》,有《本经》, 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有《道应》,有《氾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有《人间》,有《脩务》,有《泰族》也⑥。
【注释】
①书论:指论说的文章。纪纲:治理。经纬:规划、治理。揆(kuí):度量,考察。《广韵》“旨”韵:“揆,度也。”以上几句,与《吕氏春秋·序意》相似。②抽引:抽绎(yì)、提出。玄妙:深奥,玄秘。才:通“哉”。《集韵》“咍”韵:“哉,古作才。”繁然:繁盛的样子。③总要:总其要领。举凡:举其大要。《小尔雅·广诂》:“凡,要也。”剖判:辨析,分析。纯朴:许慎注:“太素也。”按:指未经雕琢的材料。靡散:散碎,消散。大宗:许慎注:“事本也。”按:即事物的本源。则:《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改作“惧”。惽惽(hūn)然:糊涂的样子。④浮沉:盛衰,得失。⑤化:造化。游息:流动,停息。⑥“冥览”:《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改作“览冥”。
【细读】(www.xing528.com)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1873—1929年)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第一流也。”《要略》中写到了创作的目的,就是考察上天、大地、人世的规律,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淮南子》中具体写道:
著书立说的目的,是用来整治道德,规划人事,向上考察天道的变化规律,向下研究大地上的万事万物,在中间能够贯通各种事理。即使这部书不能把深奥玄妙的道理提炼出来,但涉猎广泛,也完全能够观察事物的终始变化了。如果只是提纲挈领地说明大概的意思,而文章中不去剖析最基本的材料,分清事物的本来面貌,担心别人会对基本理论糊里糊涂地搞不清楚,因此较多地增加了一些文字,广泛地加以阐述说明。又害怕别人脱离根本而去追求末节,所以如果只谈论大道而不谈人事,那么便没有办法和社会一起共处;光谈论人事而不谈大道,那么便不能和自然变化一起行止。因此著作二十篇,分别是:《原道》《俶真》《天文》《地形》《时则》《冥览》《精神》《本经》《主术》《缪称》《齐俗》《道应》《氾论》《诠言》《兵略》《说山》《说林》《人间》《脩务》《泰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