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读淮南子》:孔、墨弟子的高尚品行与人们廉洁的渴望

《细读淮南子》:孔、墨弟子的高尚品行与人们廉洁的渴望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④“伯夷之廉”事:指伯夷、叔齐兄弟让国,不食周粟而死。法律能够杀死不孝者,但是不能使人达到孔子、曾子的高尚品行;法律能够惩罚盗窃之人,而不能使人像伯夷那样廉洁。

《细读淮南子》:孔、墨弟子的高尚品行与人们廉洁的渴望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而)[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以成也;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 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尊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注释】

①修:《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脩”。《群书治要》亦作“脩”。当是。②“而”:《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文子·上礼篇》作“不”。当是。③“孔、曾”:《群书治要》引作此“孔、墨”。④“伯夷之廉”事:指伯夷、叔齐兄弟让国,不食周粟而死。其事见《孟子·万章下》,亦载于《史记·伯夷列传》。⑤镵(chán):《说文》:“锐也。”有刺伤义。“然越”句:许慎注:“越人以箴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之也。”按:《群书治要》引作“越人”。⑥经:度量,衡量。尊:《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群书治要》作“导”,《文子·上礼篇》同。

【细读】(www.xing528.com)

治理国家,法令制度是重要的,但是礼仪教化往往更重要。为什么这样说?请看《淮南子》中记载的孔子、墨子培养出来的弟子,这个道理就清楚了:

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的观念是不能够建立起来的;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也不能使他们进入正道;不崇尚美好,废弃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没有法令是不能够治理的,不懂得礼义,不能够推行法律。法律能够杀死不孝者,但是不能使人达到孔子、曾子的高尚品行;法律能够惩罚盗窃之人,而不能使人像伯夷那样廉洁。孔子弟子中贤人七十,培养的门徒三千人,都能做到入家讲孝,出门讲悌,言辞具有文采,行为可作表率,这也是教育所达到的效果;信奉墨子学说的百八十人,都可使他们扑向烈火,脚踏利刃,至死不回头,这也是教化而养成的。刻画肌肤,刺烂皮肉,蒙受创伤,不惜流血,可以说是大的灾难了;但是越国人却把断发文身作为尊荣的标志。圣明的君主处在高位,明确好恶来指示给百姓,衡量诽誉来加以引导,亲近贤才而举用他们,鄙视奸佞而斥退他们,没有蒙受创伤、流血的痛苦,而有高于世人尊贵显要的名声,百姓谁能够不跟从他们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