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①。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②;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也。民交让争处卑,委利争受寡,力事争就劳,日化上迁善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治之上也③。利赏而劝善,畏刑而不为非,法令正于上而百姓服于下,此治之末也。上世养本,而下世事末,此太平之所以不起也。夫欲治之主不世出,而可与兴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万一求不世出,此所以千岁不一会也④。
【注释】
①养化:即施行教化。正法:建立正常法制。②性:通“生”。《文子·下德篇》作“生”。③“治之上”:《文子·下德篇》作“治之本”。④夫欲治”几句:《吕氏春秋·观世》高诱注:《淮南记》曰:“欲治之君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万一待不世出,何由遇哉?”《文子·下德篇》二句作:“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出求不万一。”知“与兴治”无“兴”字,“万一”作“不万一”。会:时机。
【细读】(www.xing528.com)
《淮南子》特别重视“治身”“治国”,认为首先要“养神”“养化”;其次是“养形”“正法”。《淮南子》中说:
治理自身,最上等的是保养精神;其次是保养形体。治理国家,最上等的是施行教化;其次是建立正常法制。神志如果清平,百节就会安宁,这是养生的根本;肌肤肥胖,大腹便便,满足自己的嗜欲,这是养生的末节。百姓交互谦让争处卑位,舍弃厚利争得较少的利益,从事劳作争干辛苦的事儿,每天都在变化,逐渐走上善道,而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这是达到治国的最高要求。赏赐好处而劝人行善,畏惧刑罚而不干非法之事,上面颁布正确的法令,而下面百姓服从,这是治国的下等方法。上古之时注重保养根本,而末世只是从事末节,这是太平盛世不能出现的原因。那些想要把国家治理好的君王,不是每个时代都能出现的,而能和君王一起振兴国家的贤臣万中无一,用万中无一的贤臣去求得不是每个时代都出现的明君,这就是一千年也难得有一次明君贤臣配合造成治世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