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帝三王莅政教化,揭秘淮南子参五规定

五帝三王莅政教化,揭秘淮南子参五规定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昔者五帝、三王之莅政施教,必用参五①。莅政,处理政事。《淮南子》中具体说:从前五帝、三王统治天下施行教化,必定采用“参五”之法。这些就叫作“参”。规定君臣之间的大义,明确父子间的亲缘关系,分清夫妇之间的区别,建立长幼之间的次序,讲究交友之间的信任,这就叫“五”。

五帝三王莅政教化,揭秘淮南子参五规定

昔者五帝、三王之莅政施教,必用参五。何谓参五?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

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以调阴阳之气,而和四时之节,以辟疾病之菑

俯视地理,以制度量,察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寒之患

中考乎人德,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而除暴乱之祸。

乃澄列金木水火土之性,故立父子之亲而成家;别清浊五音六律相生之数,以立君臣之义而成国;察四时季孟之序,以立长幼之礼而成官。此之谓参

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朋友之际。此之谓五。

乃裂地而州之,分职而治之,筑城而居之,割宅而异之,分财而衣食之,立大学而教诲之,夙兴夜寐而劳力之,此治之纪纲。然得其人则举,失其人则废。

【注释】

①莅(lì):《吕氏春秋·孝行》高诱注:“临也。”莅政,处理政事。参五:参,指依据上(天)、中(人)、下(地)三个方面制定法令和规范。具体即下文家、国、官。五,指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等五个方面的规定。②“乃立”句:蒋礼鸿《淮南子校记》:“乃立”上脱“仰□天□”一句。“行明堂”句:许慎注:“明堂,布政之宫,有十二月之政令也。”菑(zāi):通“灾”。祸害。《荀子·修身》杨倞注:“菑,读为灾。”③墽(qiāo):《说文》:“硗也。”指土地坚硬贫瘠。《集韵》“效”韵:“墽,土不平。或作墝。”生财:指开发财源。④澄:许慎注:“清也。”“故立父子”句:《文子·上礼篇》作“以立”。⑤参:即列五行,成家;别五音,成国;察四时,成官。⑥辨:别。以上数句可与《孟子·滕文公上》相参。⑦职:《文子·上礼篇》作“国”。大学:即太学。《周礼·夏官·诸子》孙诒让正义:“太学为教国子之学。”力:勤力。“已”:《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作“也”。

【细读】(www.xing528.com)

中国古代社会,制定了一套比较严密的法令制度和道德规范,来有效的管理社会。这就叫“参五”。参,包括依据上(天)、中(人)、下(地)三方面,制定国家的法规制度。五,指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个方面的道德规范。《淮南子》中具体说:

从前五帝、三王统治天下施行教化,必定采用“参五”之法。

什么叫“参五”呢?向上取法于天的形象,向下取法于大地的法度,中间取法于人的法规。

向上仰观天象,于是建立明堂朝廷,颁行十二个月的政令,用来调节阴阳之气,协调四季的节令变化,从而避开疾病带来的灾祸。

向下俯视地理,用来制定度量的标准,考察丘陵、陆地、水流、沼泽的肥沃、贫瘠、高低适宜的情况,确定从事的内容,创造生活财富,来解除饥饿带来的祸患。

在中间考察人的道德,来制定出礼乐制度;实行仁义之道,来治理人伦的道德关系,而消除暴乱产生的祸害。

于是清楚地摆列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特性,来确立父子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家室;分别清浊、五音、六律相互产生的数量关系,来建立君臣之间的道义关系,并成立国家;考察四季及孟仲季之间的变化次序,来确立长幼之间的礼节,并建立官职制度。这些就叫作“参”。

规定君臣之间的大义,明确父子间的亲缘关系,分清夫妇之间的区别,建立长幼之间的次序,讲究交友之间的信任,这就叫“五”。

于是帝王分割土地而建立州国,分清职守而加以治理,修筑城市而使人民居住,划分田宅而相互区别,分配财物而使他们得到衣食,建立“大学”而教诲他们,起早睡晚而使他们辛勤劳作,这些就是治理国家的大纲要领。但是这样的纲领得到贤人就能举兴,失去贤人就会废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