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①;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②。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③。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耆欲不得枉正术④;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⑤;权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⑥;政事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⑦。非谓其感而不应,攻而不动者⑧。若夫以火熯井,以淮灌山,此用己而背自然,故谓之有为⑨。若夫水之用舟,沙之用(肆)[䦊 ],泥之用輴,山之用蔂⑩;夏渎而冬陂;因高为田,因下为池,此非吾所谓为之⑪。
【注释】
①“夫地势”三句:高诱注:“水势虽东流,人必事而通之,使得循谷而行也。”潦(lǎo):《说文》:“雨水大皃。”②加功:高诱注:“加功,谓‘是藨(biāo)是蔉(ɡǔn)’,耘耔之也。”按:《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云:“穮,音标,田中除草。蔉,音滚,培土附苗根。”加功,即耕耘之义。遂:成。③鲧、禹:王叔岷《淮南子斠证》:《齐民要术·种谷》第三引此作“大禹”。④耆(shì):《道藏》本、刘绩《补注》本、《文子·自然篇》作“嗜”。《汉书·景帝纪》颜师古注:“耆,读曰嗜。”⑤立”:《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四库全书》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因资而立”下脱一字,当依《文子·自然篇》作“因资而立功”。《氾论训》《说林训》皆作“因资而立功”。⑥权:《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当依《文子》作“推自然之势”,字之误也。于大成《脩务校释》云:日本宝历本《文子》江忠囿序引此文,字正作“推”。曲故:巧诈。⑦政:《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四库全书》本作“事成而身弗伐”。无“政”字,有“成”字。王念孙《读书杂志》:“政”当作“故”,字之误也。伐:高诱注:“自矜,大其善。”按:《广韵》:“月”韵:“自矜曰伐。”即自我夸耀。⑧攻:《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引之曰:“攻”当为“敀(pò)”。敀,今“迫”字也。故《文子》作“迫而不动”。⑨“若夫”以下四句:高诱注:“火不可以熯(hàn)井,淮不可以灌山,而以用之,非其道,故谓之‘有为’也。”按:熯,《说文》:“干皃。”有为,即违背自然规律,肆行妄为之义。⑩“肆”:《文子·自然篇》作“䦊(niǎo)”。亦见本书《齐俗训》。《字汇补》引杨慎曰:“恐如今之山东皮帮鞋,漏水不漏沙之义。”輴(chūn):古代用于泥路的交通工具。《尚书·益稷》孔颖达疏:“輴,《汉书》作‘橇’,以板置泥上。”蔂(léi):登山的用具。通“樏(léi)”。《说文》:“樏,山行所乘者。”《汉书·沟洫志》作“梮(jū)”。颜师古注:如淳曰:“梮谓以铁为椎头,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韦昭曰:“梮,木器,如今舆床,人举以行也。”知有两说。⑪“因高”几句:高诱注:“此皆因其宜用之,故曰‘非吾所谓为’,言无为。”按:《文子·自然篇》作“因高为山”。以上载于《吕氏春秋·审分》。
【细读】(www.xing528.com)
《淮南子》中“无为”,指的是按照自然和社会规律行事。所谓“有为”,就是违背自然和社会规律行事。具体地说,应该这样来理解和认识:
按照地势,水是向东流的,人们必须根据地势来治理它,然后流水才能沿着低洼山谷穿行;禾苗春天生长,人们就要按照这个特点耕耘除草,因此五谷才能得以生长。听凭它自然流动,等待它自然生长,那么鲧、禹之功不会建立,而后稷的才智也不会被使用。像我所说的“无为”,指的是偏私的念头不能够进入公道之中,嗜欲爱好不能使正道歪曲;根据道理而行事,按照资用而建立功劳;推究自然的规律,那么巧诈便没有容身之地了;事业成功而自己不夸耀,功名建立而不称说有功。而不是所说的感动而不响应,压迫而不活动的情形。至于像用火来烤干井水,把淮水引上八公山,这只是凭主观想象而违背自然规律,因此称它叫“有为”。像水行用舟船,沙地用䦊,泥地用輴,山地用蔂;夏天形成川流,而冬天蓄为陂塘;按照高低而建成梯田,沿着低洼之地而修建池塘,这不是我所说的“有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