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①;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②;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③。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束缚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④?
管子忧周室之卑,诸侯之力征,夷狄伐中国,民不得宁处,故蒙耻辱而不死,将欲以忧夷狄之患,(乎)[平]夷狄之乱也⑤。(《泰族训》)
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绝如线⑥。齐国之地,东负海而北障河,地狭田少,而民多智巧⑦。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故管子之书生焉⑧。(《要略》)
【注释】
①公子纠:齐襄公之弟。襄公死后,在争夺齐国政权过程中失败,被其弟公子小白(齐桓公)逼死。遂:成功。②遁逃”二句:高诱注:“不死子纠之难也。”③桎梏(zhì ɡù):木制的脚镣、手铐之类的刑具。指鲍叔牙迎管仲,脱其桎梏,桓公任以相国之职。④出死:殉义之死。捐躯:为国家、正义而死,称捐躯。后图:后来的计划。⑤“忧夷狄之患”:陶鸿庆《读淮南子札记》:当作“忧中国之患”。“乎”:《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平”。当正。⑥线:许慎注:“细丝也。”按:《说文》:“线,缕也。”训义同。⑦障:《说文》:“隔也。”即阻隔义。⑧“故管子”句:《汉书·艺文志》“道家”列《筦子》八十六篇。
【细读】(www.xing528.com)
管仲是春秋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今安徽颍上人。他的身材魁梧,学识渊博,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战国时代,管子学派根据他的学说,整理、编辑成《管子》一书,成为研究我国先秦时期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哲学及自然科学的重要资料。
管仲出身微贱,年轻的时候经过商,当过军士。他有一个好朋友,名叫鲍叔牙。他俩经常出外做生意。每当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多拿一些。鲍叔牙不认为管仲爱财贪婪,而知道他的家境确实贫寒,乃是迫不得已而做出的事。他们俩曾经一起从军打仗,每当战斗的时候,管仲总是冲锋在后,退却在前。鲍叔牙不讥笑他胆怯怕死,知道他还有老母在堂,如果他一旦战死,就无人奉养,晚景将是十分凄惨的。管仲曾三次求官做,三次都被国君赶出宫门,鲍叔牙不认为他无才无德,知道他是生不逢时,没有遇到明主。管仲有一次为鲍叔牙办私事,不但没有办成,反而越办越糟。鲍叔牙并不埋怨管仲愚蠢,因为做事情难免有出乎预料的时候,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
齐襄公有两个弟弟,大弟叫公子纠,他的母亲是鲁国人;次弟叫公子小白,他是莒国的女子所生。管仲、鲍叔牙分别给两个公子当师傅。齐襄公虽然有些权谋和才干,但是个淫乱之徒,同其妹妹鲁桓公夫人长期通奸,又乘鲁桓公酒醉之时,勒死鲁桓公,鲁人对此事愤愤不平。国内大臣对齐襄公所作所为也非常不满,因此齐国政局处于动荡之中。鲍、管二人知道内乱将要发生,分别带领两个公子逃到鲁、莒避难。不久,齐襄公堂弟公孙无知,大夫连称、管至父联络襄公侍妾(即连称之堂妹)为内应,一举杀死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君。大夫雍林对无知弑君自立很不满,又杀掉无知。齐国一时无主。这时管、鲍二人都想辅佐各自的公子回国夺取君位。鲁国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并且派管仲率军拦截准备回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一行火速赶到边境,正好碰上鲍叔牙和小白奔向齐国。管仲见了,也不搭话,暗取弓箭,对准小白就是一箭。这一箭正好射中衣服上青铜做的带钩上。小白急中生智,假装中箭,大叫一声,倒在车上。管仲见小白已死,打马便回。小白一行受此一惊,日夜兼程,赶回齐国,便即位为桓公。尔后派鲍叔牙率领重兵开往边境,阻击鲁军。鲁军认为小白已死,无人争位,所以一路上得意忘形,毫无作战准备。现在忽遇齐军,便惊慌失措,被打得惨败。鲍叔牙于是派人给鲁君送去口信,要鲁君就地处死公子纠,把大仇人管仲装入囚车,由齐桓公亲自处死。如不这样,将打进鲁国,杀死鲁国君臣。鲁国向来对齐国百依百顺,唯命是听,只好遵命照办。原来这是鲍叔牙精心设下的一个计策。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发誓要报一箭之仇。鲍子说,如果大王想治国安邦平天下称霸诸侯的话,非得管仲不可。囚禁管仲的刑车一进入齐国,鲍叔牙亲自前往迎接,解除他身上的绳索,并且沐浴三次,喷洒三次香水,然后由齐桓公接见,当即拜为相国,而鲍叔牙则以下属的身份听从他的领导。后来人们常常把这种朋友之间的纯真友情称为“管鲍之交”,并且对鲍叔牙举贤的高尚品德给以很高的赞誉。后来鲍叔牙去世,管仲在他的墓前哀悼这位亡友时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管仲担任相国以后,在内政、经济、军事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齐国走上了强盛的道路。在军事上,前681年,齐桓公邀集宋、陈、蔡、邾、遂在北杏(今山东东阿县附近)会盟,不到会的遂国被灭掉。这年冬天,鲁与齐在柯(今山东阳谷县东北)结盟。前680年,齐桓公联合陈、曹伐宋,郑国、周天子也大力支持,宋被迫求和。前679年,齐、鲁、宋、卫、陈、郑在卫国鄄(今山东鄄城北)相会,齐桓公被推为诸侯长。这就是称霸的开始。前678年,齐、宋、卫、陈、鲁、许、滑、滕、郑在宋国结盟。前667年,再次在宋国幽地结盟,周惠王赐命桓公为诸侯长。继而南伐楚,北讨山戎,救卫存邢;匡扶周室,稳定天下。管仲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和齐桓公几十年的政治、军事活动,顺应了当时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形势,采取的一系列符合内外形势的政策,对安定社会、保卫中原是有一定贡献的。连孔子都说,要不是管仲,他就要“披发左衽”,做异族统治下的遗民了。可见管仲对稳定和发展汉民族,确实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