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观宥卮:探讨守天下而勿失的大问题

孔子观宥卮:探讨守天下而勿失的大问题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谓之宥卮①。此物又叫宥坐、右坐,后代称欹器。《荀子·宥坐》作“顾谓弟子曰”,《孔子家语·三恕》同。此则出自《荀子·宥坐》,亦载于《韩诗外传》卷三、《孔子家语·三恕》《说苑·敬慎》等。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从参观鲁桓公宗庙器物“宥卮”,探讨了“守天下而勿失”的大问题。

孔子观宥卮:探讨守天下而勿失的大问题

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谓之宥卮。孔子曰:“善哉!(乎)[予]得见此器 。”颇顾曰:“弟子取水。”水至,灌之。其中则正,其盈则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子贡在侧曰:“请问持盈?”曰:“揖而损之。”曰:“何谓揖而损之?”曰:“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是故聪明睿知,守之以愚;多闻博辩,守之以俭;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贵广大,守之以陋;德施天下,守之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反此五者,未尝不危也。”故《老子》曰:“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弊而不新成。”

【注释】

①桓公:鲁桓公,春秋鲁君,名子允,在位18年。宥卮(yòu zhī):古代的一种盛水器。西安半坡出土盛水陶罐,尖底、口小、腹大,重心居中,即古老宥卮之原型。此物又叫宥坐、右坐,后代称欹器。取“持中”之意。宥,通“右”。杜预、刘徽祖冲之等曾加以仿造。②“乎”:《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作“予”。当正。③“颇顾曰”:《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顾曰”。《荀子·宥坐》作“顾谓弟子曰”,《孔子家语·三恕》同。颇,《说文》“头偏也”。顾,《说文》“还视也”。即回头看。二字义近。疑“颇”为衍文。④“其中则正”句:许慎注:“中,水半卮中也。”按:指水装适中就会端正。“其盈则覆”句:装满了就会倾覆。⑤造然:突然。革:改变。持盈:持满。⑥子贡:孔子弟子。春秋末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也作子赣。善于经商和游说。⑦揖:《道藏》本同。通“抑”。《玉篇》:“抑,损也。”刘绩《补注》本作“益”。《四库全书》本同。⑧睿知:明智,智慧。此则出自《荀子·宥坐》,亦载于《韩诗外传》卷三、《孔子家语·三恕》《说苑·敬慎》等。⑨“故《老子》曰”句:引文见《老子》十五章。

【细读】(www.xing528.com)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总是由强盛走向衰败,最后导致天下大乱,腐朽的统治被推翻,建立了新的王朝。隔了多少代,又走上腐败统治被推翻的老路。这是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历史的周期律。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从参观鲁桓公宗庙器物“宥卮”,探讨了“守天下而勿失”的大问题。《淮南子》中说:

孔子和他的弟子去参观鲁桓公的宗庙,那里有一种巧器,名叫宥卮。孔子说:“好啊!我得以能够见到这个宝物。”回头对弟子说:“你们取水来。”水送到后,灌至容器中。装得正适中就会端正,满了就会倾覆。孔子见了,突然改变面容说:“好啊!这才是持盈之道啊!”弟子子贡在旁边,问孔子说:“请问如何保持盈满而不倾覆呢?”孔子说:“抑制而减少它。”子贡问:“什么叫抑制而减少它?”孔子说:“万物极盛就要走向灭亡,快乐到极点就要走向悲哀,太阳过正午就要移动,月亮满了就要变亏缺。因此聪明智慧的人,要用无知来持守;见闻广博的人,要用浅陋来持守;勇武刚强的人,要用畏惧来持守;富足尊贵的人,要用节俭来持守;德泽施予天下的人,要用谦让来操守。这五个方面,是先王用来持守天下而不失去的原则。违反这五个原则,没有不曾遭到危险的。”因此《老子》中说:“保持这种处世之道的人,不肯自满。正因为不自满,所以在失败之后,而又能得到更新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