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植①;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②;务脩田畴,滋植桑麻,肥墝高下,各因其宜③;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④。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⑤。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⑥;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罝罦不得布于野 ⑦;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⑧;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⑨;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⑩;孕育不得杀,鷇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⑪。是故草木之发若烝气,禽兽归之若流原,飞鸟归之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⑫。
【注释】
①“人君”:王念孙《读书杂志》:“君”字当在“人”字上,《群书治要》引此,正作“君人者”。②畜:高诱注:“玄田为畜。”按:《说文》:“畜,田畜也。《淮南子》曰:‘玄田为畜。’”今本无,疑为佚文。③田畴(chóu):田地。④阪(bǎn):山坡。果蓏(luǒ):高诱注:“有核曰果,无核曰蓏。”疏食:高诱注:“菜疏曰疏,谷食曰食。”薪蒸:高诱注:“大者曰薪,小者曰蒸。”资:用度。⑤转尸:尸体弃置转徙。即死无葬身之地。⑥掩:尽,遍及。麛(mí)夭:高诱注:“鹿子曰麛,麋子曰夭。”⑦“豺未祭兽”二句:高诱注:“十月之时,豺杀兽,四面陈之,世谓之‘祭兽’也。‘未祭兽’,罝(jū)罦不得施也。”罦(fú):一种装有机关的鸟网。⑧“獭(tǎ)未祭鱼”二句:高诱注:“獭,獱(bīn)也。《明堂月令》:‘孟春之月,獭祭鱼。’獭取鲤,四面陈之水边,世谓之‘祭鱼’。未祭不得捕也。”按:以上二条,并见本书《时则训》《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孟春》。⑨挚:通“鸷”。《说文》:“鸷,击杀鸟也。”⑩“烧田”:王念孙《读书杂志》:正文“烧”字,因注内“烧田”而衍。《文子·上仁篇》作“不得以火田”。⑪鷇(kòu):《说文》:“鸟子生哺者。”指初生之雏鸟。长:疑作“脩”,字当避淮南王父讳。《文子·上仁篇》亦作“长”。⑫烝:《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蒸”,《文子·上仁篇》同。烝,《说文》:“火气上行也。”烝,通作“蒸”。以上内容,尚见于《礼记·王制》、贾谊《新书》。
【细读】(www.xing528.com)
《淮南子》中的名言:“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食与民,民与国,国与君,组成一个完整的关系链。《淮南子》对于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了非常细致的阐述:
食粮是百姓的根本,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是国君的根本。因此作为一个统治天下的国君,上要按照天时的情况,下要发挥土地的财力,中间要合理使用人力,因此各种生物才顺利生长,五谷繁殖;教导百姓养育六畜,按季节种植树木,务求整治好田地,种植好桑树、麻类,按照土地肥瘠、高下,各自种植适宜的植物;丘陵山坡不能生长五谷杂粮的地方,用来种植竹类树木。春季砍伐枯木,夏季收获瓜果,秋季积聚菜蔬谷物,冬季砍伐大木和小枝,用来作为民生的资用。因此人民活着的时候不缺乏用物,死了的时候也不会无葬身之地。所以先王的法规,打猎的时候不捕尽群兽,不捕杀小鹿、幼麋;不放干水泽来捕鱼,不允许烧毁山林去打猎;十月之时,豺没有祭兽时,捕鸟兽之网不能安置在田野上;孟春之月,水獭没有杀鱼时,渔网不能放入水中;立秋之时,鹰隼没有捕杀鸟类,鸟网不能张在溪谷之处;九月之时,草木没有落叶之时,斧斤不能够进入山林;十月之时,昆虫没有蛰伏之时,不能够用火来田猎。孕期的动物不能够杀死,幼鸟、鸟卵不能够掏取。鱼不满一尺不能捕食,猪不过一年不能够宰杀。这样草木就像蒸汽一样蓬勃生长,禽兽就像涌泉一样归往,飞鸟就像烟云一样来临,这是因为有用来招致它们的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