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中坚,是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公益事业的大学生组成的。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和善心为他人、社区、社会提供非营利性、非职业化援助。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进行宣传,借助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与专业特色,从而增强志愿服务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
(二)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实现志愿者服务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必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在志愿者选拔与培训、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实现专业化与特色化。首先,必选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志愿者选拔、认证与退出制度,对志愿者准入与退出细节进行明确规定,保证志愿者团体管理的规范化。其次,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管理部门,对志愿者队伍进行统一系统培训,将志愿服务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升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的针对性,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化与系统化,提升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质量,实现特色化与品牌化。
(三)立足自身实际,以专业特色为核心,实现活动形式多元化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专业设置更具特色。因此,高职院校要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系统化与品牌化,必须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立足自身实际,以专业特色为核心,实现活动形式的多样化。首先,发挥志愿服务社团的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集体带动个体的形式,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其次,不断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以专业活动为主,同时通过敬老活动、环保活动、扶贫支教等形式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实现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化与专业化。只有立足专业特色,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不断锻炼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对大学生志愿者个人而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提升自身志愿服务综合素质,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四)建立健全激励与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志愿者激励制度。高职院校应当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定,激励学生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将“从容独立、踏实务实、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的“工匠精神”作为学习与实践的指导,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工匠”打好基础。除此之外,对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激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保障体系。通过微信、微博等现代网络技术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行宣传,改变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偏见,从而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加快立法进程,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律体系,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无后顾之忧,提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高校及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支持,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顺利进行;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五)对志愿服务行为进行规范要求(www.xing528.com)
(1)言行文明,态度热情,在服务时要以友善、热情、细致、态度提供志愿服务,创造一流的服务品质,展现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2)遵守纪律,忠于职守。志愿者需服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安排,志愿者无论是临时服务还是定期服务,都要信守承诺,服务守时,如因事拖延或不能参加活动,必须提前通知活动主要负责人或服务对象。要与其他志愿者充分合作,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平等相待,在平时工作中,拒绝诱惑,婉言谢绝各种馈赠,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人习惯和民族风俗以及个人信仰,不以任何理由收受钱物。
(4)按时到岗,自觉履行职责,主动、积极、热情地服务他人。要求志愿者具有较高的志愿服务觉悟和服务意识。
(5)杜绝在服务过程中聊天、看杂志、偷懒、打闹等现象,广大志愿者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履行神圣的职责,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
(六)对参与服务的学生的要求
(1)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必须重视志愿活动,积极支持志愿服务。
(2)在志愿服务期间,志愿者必须佩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徽标,统一着装,仪表端正,举止稳重,文明礼貌。
(3)参与志愿者服务时,要确保安全并圆满完成任务。
(4)志愿者在服务时,必须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意见时,要学会合理减压,排除不良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