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当前的重大战略,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需要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还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需要一大批实践技能突出、技术娴熟、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端技能人才。而我国高素质技术工人缺乏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人才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和主导者,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是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在工业化时代,立足当下社会和经济环境,高素质技术工人需要在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创新作为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之一,它来源于普通劳动者挥洒汗水、默默奉献的劳动过程中。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产业工人队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创造经济发展持续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2.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需要
质量体现着人类劳动创造的水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质量。千百年前,精美的丝绸、精制的瓷器等中国优质产品就走向世界,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今天,中国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加优良的中国产品和中国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建设质量强国。从制造业来看,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造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仍存差距,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这就需要作为无形的人力资本和生产力的工匠精神,发挥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在各个层面支撑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工匠精神能够激励工人为提高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质量,实现高效率的生产流程和高性能产品而不懈努力,从而有利于最终形成品牌效应。弘扬工匠精神,是推进制造业质量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实现新时代从速度到效益、从旧动力到新动力的更迭转换,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的积极举措。
3.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www.xing528.com)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必备的文化元素。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出个体对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更表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工匠精神蕴含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敬业和诚信高度契合。一方面,工匠精神可以增强广大劳动者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引导他们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甘于奉献,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汇到普通的劳动之中;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是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体现和升华,是我们党有关劳动理念的重要发展,各行业的劳动者要讲好工匠故事、劳模故事,营造热爱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这对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文化氛围,树立劳动光荣、奉献伟大的精神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4.培育工匠精神,是适应国际竞争,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
近年来,许多国家提出了各种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如今我国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但在全球制造业的梯队中,我国很多制造企业还处于中低端制造领域,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现代化建设新目标的实现,国民收入得到了持续增长国内需求结构也逐渐高端化。如果我国制造业不能尽快完成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领域的转型提升,加上一些企业仍旧缺乏品牌意识、匠人文化淡漠,人民群众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巨大需求将无法转化为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反而将更多地成为对国外高档产品的需求,形成国人追捧国外产品的现象。因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出大批大国工匠,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性,已成为当前企业生产的重要一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