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匠精神的由来及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的由来及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工匠精神”入选为2016年中国十大流行语。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正在随之转变,培育“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各行业的普遍追求。

工匠精神的由来及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在中国,“工匠”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即社会分工中开始独立存在专门从事手工业的群体后才出现的,当时工匠主要代指从事木匠的群体,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孟子将技艺卓绝的手艺人称为“大匠”,随着历史的发展,东汉时期“工匠”一词的含义已经基本覆盖全体的手工业者。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正是一代又一代工匠孜孜不倦地追求“技道合一”,把对技艺的精钻、对作品的虔敬、对人情的体察、对自然的敬畏,以匠心之巧思,倾注于制作过程,才创造出了绚烂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创新精神。美丽的丝绸、精美的陶瓷,以及数不清的发明创造,无不体现着古代中国工匠无比的智慧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其次,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工匠出神入化技艺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态度的由衷赞美。再次,敬业精神,中国传统十分强调“敬”这一观念。对于古代工匠群体而言,他们十分尊敬自己从事的职业劳动,因此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敬业”观念。此外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世代相传的行规信仰、“道技合一”的工匠文化、精湛卓绝的工艺技术、深入人心的荣誉机制、崇高美好的敬物情怀共同构成了非遗传承中工匠精神的内核。

从历史发展来看,在手工业时代,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工匠们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以达到完美的程度。工业化时代与手工业时代相比,有了一些不同。第一,工业生产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标准化和通用化,每一个零件都是标准化的,可以互换的。第二,在工业生产中,一个工人只需要负责一道工序就行,而手工生产中,每个工匠都要负责整个的生产过程。因而,工业化时代更多地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守。在信息化时代,质低价廉、千篇一律的产品越来越不受欢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一变化不仅包含了对原有生产质量和标准的坚持,同时也包含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产品创新和创造。近代西方国家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领跑者,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西方国家工匠精神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制度、文化仍然值得我们学习。(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对技艺高超卓群的手艺人授予“老艺人”“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手艺人及其“工匠精神”的重要性。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他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同时“工匠精神”入选为2016年中国十大流行语

当前新兴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等热词,最终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让工匠精神获得了更大的社会认可。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正在随之转变,培育“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各行业的普遍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