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适用性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适用性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有学者认为:“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看,‘三维目标’框架都不适合指导教师陈述良好的教学目标。”尽管如此,语文教学目标是不宜用“价值观念”“品格”“能力”或以四大核心素养来陈述的。目标1是知识目标,目标2、3是行为技能目标,目标4是学习经历与文化素养目标,陈述简明、清晰,有助于导学、导教、测评。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适用性

无论是学期(模块)、单元(专题、项目)还是课时学习目标,其陈述均需考虑前文“表述的通则”之“应选择适当的分类框架设置”。课程改革前,语文教师常用的陈述架构是“旧三维”: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自课程标准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后,学习目标的陈述多按“新三维”。试以义务教育一年级课文《小壁虎借尾巴》为例加以说明。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林颂英,1930年3月生于上海,我国著名童话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该文多次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收于一年级下册,配画并给生字如“壁”“借”等注了音;2017年版统编本也收于一年级下册,配画但未对生字注音。有教师以“新三维”陈述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

1.在阅读的基础上,认识本课生字及词语,会写“河”字。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过程和方法]

1.学生分角色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2.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其他小动物尾巴的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与别人交流要有礼貌。

2.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www.xing528.com)

这份学习目标存在诸多问题——不合“表述的通则”,这里只是机械罗列“三维目标”。从《义务教育实验版》《普通高中实验版》到《义务教育2011年版》均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设计课程目标(“过程和方法”是否属于目标,争议颇大)。其实,标准制定者最初的意图,并未倡导学习目标的陈述用三维的框架,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本身也没有按三维来表述。三维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硬生生地拆开陈述,无异于刻舟求剑。为此,有学者认为:“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看,‘三维目标’框架都不适合指导教师陈述良好的教学目标。”[21]也许出于纠偏,《普通高中2017年版》只在“教学建议”中提到一处“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高中2017年版》“前言”提出:“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崔允漷教授将学科核心素养称之为三维目标的升级版。尽管如此,语文教学目标是不宜用“价值观念”“品格”“能力”或以四大核心素养来陈述的。

那么,怎样设置语文目标的分析框架呢?杭州曹宝龙老师提出基于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用知识、能力和态度来表示[22],与第一章所述“素养是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的乘积关系”相通,这是一个普适性的目标框架。华中师范大学雷实教授依据S.拉塞克和G.维迪努的分析,提出了“态度和技能”“实用技术”“知识”的目标框架[23],也可作为参考。我们推荐上海程红兵、胡根林等老师领衔的“高中语文质量目标研究”项目组构建的目标陈述框架:知识目标、行为技能目标、学习经历与文化素养目标[24]。据此设置语文学期(模块)→单元(专题、项目)→课时学习目标的分类框架,或将更为适当。

下面是杭州缪佳丽老师为统编本《小壁虎借尾巴》陈述的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两个偏旁,正确书写7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目标1是知识目标,目标2、3是行为技能目标,目标4是学习经历与文化素养目标,陈述简明、清晰,有助于导学、导教、测评。陈述的目标,考虑了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领域目标中的“识字与写字”(1、2)、“阅读”(2、4)、“口语交流”(3),其中“猜生字字音、字义”顾及统编本无注音的编写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