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课时教案设计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课时教案设计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教案通常是教师根据教材、教参或经验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的结果。基于标准的教案提倡运用逆向设计,即依据标准、结合教材和学情等确定目标之后,先设计评价任务,再来设计教学活动。如此,则“课时教学设计”将递进为“课时学历案”。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课时教案设计

传统的教案通常是教师根据教材、教参或经验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的结果。它呈现的主要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即“教什么”“怎么教”,一般包括:(1)课题;(2)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通常是目标中某点的重复);(4)教学过程(复习引入,讲授新课……)。基于标准的教案提倡运用逆向设计,即依据标准、结合教材和学情等确定目标之后,先设计评价任务,再来设计教学活动。其大致框架如下:

1.一般项目,最少应包括课题名称、设计者、适用年级与班级、课时等;

2.相关标准陈述:课时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学段领域目标、学习任务群)要求,只需列举最主要的;

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描述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是单元(专题、项目)目标的具体化;

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5.教学活动方案:着眼于“学的活动”,其安排应该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如有必要,可以在“教学目标”前列入“背景分析”,在“教学活动方案”后补充“所需条件”。怎样的课程纲要、教案是好的,其评议要点可参考《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和教案》[30]一书,书中有义务教育、高中等各学段案例供研读。如何编制、设计,本书后文将结合实例深度介绍。

为更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立场,可将“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将“教学活动方案”改为“学习过程”或“学习活动”,另增加“检测与作业”(包括课前、课中与课后作业)、“课后反思”(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与技能、后续探讨问题等)。如此,则“课时教学设计”将递进为“课时学历案”。怎样设计学历案,可参考《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31]一书。

本章为全书总纲,从学理角度介绍课程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介绍“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的基本样貌、操作模型和与之配套的专业文本。

读完本章,不知道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问?把它们记录在本页的空白处,并可与同伴分享你的收获和疑问。请你进一步思考下面的问题: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版、修订版,找出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修改处,想一想修改文字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检讨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行为,对照“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的要求,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你可以深度思考与研究,做一些书面成文的表达。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2版)[M].闫寒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崔允漷,周文胜,周文叶.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和教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注释】

[1]李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理论、实践与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2,45.

[2]杨慧莲.高中语文教师课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45,48.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25.

[4]德、法等国如今还沿用“教学大纲”的这一名称,但其内涵已非“教与学的内容纲要”,而是“学生学习结果纲要”,因此两国的“教学大纲”实际等同于“课程标准”。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17号[S/OL](2001-06-08)[2017-10-11].http:www.moegov.cn/was5/web/search?channelid=244081.

[6]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74-79.

[7]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4.(www.xing528.com)

[8]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59.

[9]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6-27.

[10]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9.

[11]“奕奕寝庙”的出处,陈桂生《“课程”辨》、施良方《课程理论》均记为出自《诗经·小雅·小弁》,查多种《诗经》版本,两先生所记有误,当为《巧言》。

[12]一般注本“教学半”作“学学半”,前一“学”音xiào,本字“斅”,教育别人之意;后一“学”音xué,向别人学习之意。

[13]科林·马什.初任教师手册(第2版)[M].吴刚平,何立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0.

[14]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

[1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

[16]崔允漷.课程与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1):54-60.

[17]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9-70.

[18]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12.

[19]圆括号内“社会”“祖国”为《普通高中2017年版》新增,且以方括号内“社会”替换《义务教育2011年版》的“生活”。

[20]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3.

[21]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6.

[2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4.

[2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7.

[24]崔允漷,王少非,夏雪梅.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4.

[25]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22.

[26]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2版)[M].闫寒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9.

[27]单元设计源于19世纪赫尔巴特学派的戚勒(T.Ziller),后传入美国,发展出基于思维过程组织教材单元的编制原理,开发了项目单元、问题单元、课题单元、作业单元、活动单元、经验单元等多种多样的单元。更多有关“单元”的知识参见: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0-23.

[28]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13-123.

[29]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2版)[M].闫寒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3.

[30]崔允漷,周文胜,周文叶.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和教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4.

[31]卢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