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一般认为,“课程”连用始见于唐朝。唐代孔颖达疏“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经·小雅·巧言》[11])云:“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教、护、课、程,均为单音节词,其基本含义都是监督。最早将课、程合在一起,通常认为是南宋的朱熹。如《朱子语类》卷十:“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在这里,“宽著期限”,指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总时间应该尽可能地多给一些;“紧著课程”,则指按照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完成的每一部分学习任务必须按时完成。这里“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
在英语世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作为名词形式使用的“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字典中很普遍;而当人们将之理解成动词形式“奔跑”时,那么对课程的认识又会着眼于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重构。
教、学两字,在甲骨文中均已出现,如“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壬子卜,弗洒小求,学”。两字连用为一词,最早见之于《尚书·商书·兑命》,《学记》引之作为“教学相长”思想的经典依据:“……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教学半[12]。’其此之谓乎?”这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授、受两个相对的行为。后来该词双音节化,含义偏重“教”,如《现代汉语词典》中“教学,jiào xué,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来源于此。(www.xing528.com)
在英语世界,教与学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两种不同的概念,与之有关的词是teaching、instructing和learning。teaching与instructing的释义存在分歧,或以为前者包含后者,或以为反之,这里不作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