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技术实质是在反应器内设置填料,经过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3.5.2.1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流程
(1)一段(级)处理流程
如图3-23所示,原污水经初次沉淀池处理后进入接触氧化池,经接触氧化池处理后进入二次沉淀池,在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从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在这里形成污泥排出系统,澄清水则作为处理水排放。
(2)二段(级)处理流程
二段(级)处理流程(见图3-24)的每座接触氧化池的流态都属于完全混合型,而结合在一起考虑又属于推流式。
废水通过调节池进入一级接触氧化池,后经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先后进入二级接触氧化池,最后由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排出,污泥排放。此工艺延长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
图3-23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一段(级)处理流程
图3-24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二段(级)处理流程
(3)多段(级)处理流程
多段(级)处理流程如图3-25所示,是由连续串联的3座或3座以上的接触氧化池组成的系统。本系统从总体上来看,其流态应按推流式考虑,但每一座接触氧化池的流态又属完全混合型。
图3-25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多段(级)处理流程
3.5.2.2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结构与特点
(1)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由池体、填料床、支架、曝气装置、进出水装置以及排泥管道等部件所组成,如图3-26所示。
图3-26 生物接触氧化池构造图
①池体。(www.xing528.com)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池体在平面上多呈圆形和矩形(或方形),进水端应有防止短流措施,出水一般为堰式出水,池体一般用钢板焊接制成或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砌成,各部位的尺寸为:池内填料高度为3.0~3.5m;底部曝气层高为0.6~0.7m;顶部稳定水层0.5~0.6m,总高度约4.5~5.0m。
②填料床。
填料床是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填料床内应填充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填料。目前常用的填料主要有蜂窝状填料、波纹板填料及软性与半软性填料等,也有些处理厂仍采用砂粒、碎石、无烟煤、焦炭、矿渣及瓷环等无机填料。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填料可采用全池布置,底部进水,整个池底安装曝气装置,曝气管布置在池子中心,中心曝气,如图3-27所示;或单侧布置,上部进水,侧面曝气,如图3-28所示。填料全池布置、全池曝气的形式,由于曝气均匀,填料不易堵塞,氧化池容积利用率高,是目前生物接触氧化法采用的主要形式。但不管哪种形式,曝气池的填料应分层安装。
图3-27 中心曝气的生物接触氧化池
图3-28 侧面曝气的生物接触氧化池
③曝气装置。
曝气装置多采用穿孔管曝气,孔眼直径为5mm,孔眼中心距为10cm左右。曝气管可设在填料床下部或一侧,并将孔眼做均匀布置,空气则来自鼓风机或射流器。在运行中要求曝气均匀。当填料床发生堵塞时可适当加大气量及提高冲洗能力。当采用表曝机供氧时,填料床堵塞时要加大转速,加快循环回流,提高冲刷能力。
④进出水装置。
进水装置一般采用穿孔管进水,穿孔管上孔眼直径为5mm,间距为20cm左右,水流喷出孔眼流速为2m/s。穿孔管可直接设在填料床的上部或下部,使污水均匀布入填料床,污水、空气和生物膜三者之间相互均匀接触可提高填料床的工作效率。出水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堰式出水或穿孔管出水。
(2)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点,具有下列优点。
①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②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污泥回流,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③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④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率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