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沿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如图2-3所示。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流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设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渣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近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的流入装置常用潜孔,在潜孔后垂直水流方向设有挡板,其作用一方面是消除入流废水的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使入流废水在池内均匀分布。入流处的挡板一般高出池水水面0.1~0.5m,挡板的浸没深度在水面下应不小于0.25m,并距进水口0.5~1.0m。出流区设有流出装置,出水堰的作用是控制沉淀池内水位的高度,而且对池内水流的均匀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出水堰的要求是在整个出水堰的单位长度上溢流量要基本一致。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锯齿形三角堰,水面不宜超过齿高的1/2。为了适应水流的变化以及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往往在堰口处设有调节堰板的装置,堰前也应设挡板或浮渣槽。挡板应高出池内水面0.1~0.15m,并浸没在水面下0.3~0.4m。
图2-3 设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式沉淀池
1—进水槽;2—进水孔;3—进水挡流板;4—出水挡流板;
5—集水槽;6—排泥管;7—排泥阀;8—链条;
9—排渣管槽(能够转动);10—导轨;11—支撑。
平流式沉淀池的排泥装置与方法一般如下。
(1)静水压力法
所谓静水压力法,就是利用池内的静水压将污泥排出池外,静水压力法的装置可参考图2-3。排泥管直径为200mm,插入污泥斗,上端伸出水面以便清通。静水压力水头高为1.5m(初次沉淀池)和0.9m(二次沉淀池)。为了使池底污泥能滑入污泥斗,池底应有0.01~0.02的坡度,但这会造成池总深加大,故也可采用如图2-4所示的多斗排泥平流式沉淀池,以减小深度。
(2)机械排泥法
机械排泥法是用机械装置把污泥集中到污泥斗,然后排出,常用的有链带式刮泥机和行走小车式刮泥机。链带式刮泥机如图2-3所示,链带上装有刮板,沿池底缓慢移动,速度约为1m/min,把沉泥缓缓推入污泥斗,当链带刮板转到水面时,又可将浮渣推向流出挡板处的浮渣槽。链带式的缺点是机件长期浸于污水中,易被腐蚀,且难维修。图2-5为行走小车刮泥机,小车沿着池壁顶部的导轨往返行走,刮板被带动起来将沉泥刮入污泥斗,浮渣也被刮入浮渣槽。此方法刮泥时,整套刮泥机都位于水面之上,故行走时刮泥机易于修理,不易被腐蚀。
图2-4 多斗排泥平流式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1—进水槽;2—进水挡流板;3—排泥管;
4—出水挡流板;5—出水槽;6—池壁;7—储泥斗。(www.xing528.com)
图2-5 设有行走小车刮泥机的平流式沉淀池
1—挡板;2—刮泥装置;3—浮渣槽;4—污泥斗。
(3)吸泥法
当沉淀物密度低,含水率高时,不能被刮除,可采用单口扫描泵吸式,使集泥与排泥同时完成,如图2-6所示。图2-6中吸口(1)、吸泥泵及吸泥管(2)用猫头吊(8)挂在桁架(7)的工字钢上,并沿工字钢作横向往返移动,吸出的污泥排入安装在桁架上的排泥槽(4),通过排泥槽输送到污泥后续处理的构筑物中。这样可以保持污泥的高程,便于后续处理。单口扫描泵吸式向流入区移动时吸、排沉泥,向流出区移动时不吸泥。吸泥时的耗水量约占处理水量的0.3%~0.6%。
图2-6 单口扫描泵吸式
1—吸口;2—吸泥泵及吸泥管;3—排泥管;4—排泥槽;5—排泥渠;
6—电动机与驱动机构;7—桁架;8—小车电动机及猫头吊;
9—桁架电源引入线;10—小车电动机电源引入线。
平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为2~3m,废水在池中停留时间为1~2h,表面负荷为1~3m3/(m2·h),水平流速一般不大于4~5mm/s,为了保证废水在池内分布均匀,池长与池宽比以4~5为宜。
在实际的沉淀池内,污水流动状态和理论状态差异很大。由于流入污水与池内原有污水之间在水温和密度方面的差异,因此可产生异重流。由于惯性力的作用,污水在池内能够产生股流;又由于池壁、池底及其他构件的存在,导致污水在池内流速分布不均,出现偏流、絮流等现象。这些因素在设计时可采用一些经验系数和校正项加以处理。
平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沉积面大,效果好,造价低,能够适应各种流量。缺点是占用场地大,排泥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