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丑陋的鮟鱇 鱼深得姜太公真传,很会运用“愿者上钩”的技法,靠着额头上天生的一根“鱼竿”,在海底悠然做起了渔夫。鮟鱇 鱼有一个非常贴切、动听的名称——琵琶鱼,这是因为它的体形很有特点,前半部平扁,呈盘状,向后逐渐尖细,全身犹如一把琵琶拨乐器,据说还真的能弹拨出声音来。鮟鱇 鱼能用胸鳍在海底缓慢滑行,每移动一步就哼哼几声,发出酷似老头咳嗽的声音,我国北方沿海渔民因此又称它为“老头鱼”。
鮟鱇鱼的外形长得确实丑。听听它的别名:魔鬼鱼、哈蟆鱼、海哈蟆、老头鱼、灯笼鱼等等,就知道它和美貌挨不上边儿。普通的鮟鱇鱼长着非常圆的脸,有一张大嘴,嘴里有牙,锐利的牙齿是向内边的,这样一旦捕到猎物,就不会让它逃脱了。鮟鱇 鱼的胸鳍宽大,适合在海底匍匐支撑身体。鮟鱇 鱼身体前半部平扁呈圆盘形,尾部为柱形,一般体长不超过一米、体重不到一公斤。别看它体形不大,胃口却很大,它的胃中常充满着鲨鱼等大型鱼类的骸骨。捕食时,鮟鱇 鱼的嘴巴张得特别大,是平常的12倍,但一旦发现目标它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将猎物吞食腹中。鮟鱇 鱼捕食速度非常快,以致于附近的猎物还未能察觉,其同伴已葬身它的鱼腹中了。
深海鮟鱇 鱼能发光。在深海中有三分之一多的生物能发光。发光的其实是发光细菌,这种细菌内含荧光素和荧光酶,荧光素在荧光酶的催化作用下接受能量,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荧光素,同时释放出光子发光。虽然很多鱼类都依靠发光细菌来发光,但是各种鱼类发出的光色却有很大不同。有的鱼发出的是白光,有的鱼发出的是蓝光,有的鱼则发出红、黄、绿等如鬼火般的幽光,还有一些鱼更厉害,它们可以同时发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
在这漆黑一片的深海,光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些怪鱼长这么大的眼睛就是为了搜集更多的光线。深海生物发光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鱼是为了吸引异性,光源越亮异性找到自己的机会就越大;有的小型生物则是为了吓跑天敌,突然的闪光会吓跑那些想要吞吃掉自己的家伙,它们自己则可趁机消失在黑暗中。
而鮟鱇鱼发光则却是为了食物。鮟鱇 鱼的体形注定不会像鲨鱼和旗鱼一样靠速度来追捕猎物,它们更多是采用伏击的方式。伏击就需要伪装和诱饵,在这一点上鮟鱇 鱼算是做到了极致。它的发光部位是它的第一背鳍,这根鳍条已经进化成了一根有弹性的棍子,就像钓鱼的钓竿,棍子的顶端有个发光器,发光器里生长着发光细菌,生物学上把这个发光器称为拟饵。鮟鱇 鱼用拟饵当钓钩,引诱那些嘴馋的小鱼。小鱼们以为这是可口的蠕虫,当它们慢慢接近鮟鱇鱼的时候,鮟鱇 鱼就一跃而起,用大嘴猛地将小鱼吸进肚子里,然后会继续默默地趴在海底等着下一个倒霉鬼。
闪烁的拟饵不仅可以引来小鱼,还可能吸引来敌人。当遇到一些凶猛的鱼类时,鮟鱇 鱼就不敢和它们正面作战了,它会迅速的把拟饵塞回嘴里去,顿时海洋中一片黑暗,鮟鱇鱼趁着黑暗转身就逃。鮟鱇鱼胸鳍很发达,可以像脚一样在海底移动。冲着鮟鱇 鱼而来的大鱼在黑暗中无所适从,只得悻悻离去。(www.xing528.com)
深海鮟鱇鱼的外观差异很大,柄鮟鱇 鱼有相当长的鳍条;新角鮟鱇 鱼没有钓竿,但却有着相当多的勾状牙齿长在嘴巴外围四周;长角鮟鱇 鱼的钓竿可长达身体的三倍以上,如果鱼体是30公分,那钓竿就是一公尺以上!吻长角鮟鱇鱼上下颔都没有牙齿;还有冠鞭鮟鱇鱼的表皮有许多骨板状鳞片,所以台湾渔民给他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菠萝鱼。不同的鮟鱇 鱼发光器的分布也不同,除在吻触手末端具有饵球可发光以外,角 科的鮟鱇鱼在背部有二至三个肉阜,也具有发光作用;奇 属发光器长在口中;双角鮟鱇 科具有第二背鳍鳍棘特化的钓竿,也同样具有发光作用。
被称为哈蟆鱼的鮟鱇 鱼,也有吃“天鹅肉”的本领。有一种被渔民称为“海钻”的海鸟,喜欢吃海藻。在退潮的水流中,鮟鱇 鱼身上的皮质突起会像海藻—样在水中浮动,“海钻”常误以为那就是“礁石”上的海藻而叼食,结果被“哈蟆”一口咬住,葬身鱼腹。鮟鱇 鱼的这种捕食方法真可谓一绝。
鮟鱇鱼这类深海鱼不属于群居类,每条鮟鱇 鱼都有自己的捕猎区域,因此见到异性的机会少之又少。可这也难不倒雄性鮟鱇 鱼,它们采取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来保证种群的存在。
这些雄性鮟鱇 鱼身体并不大,只有雌性的六分之一。当发现雌性鮟鱇 鱼时,它们就冲过去咬破雌鱼腹部的组织并贴附在上面,然后死死地咬住不松嘴。雌鱼的组织生长迅速,很快就能包裹住雄鱼,过了一段时间,雄鱼和雌鱼就长到了一起,甚至连血管都连在了一起,雄鱼不用自己找东西吃,雌鱼会供养它们一直到死。这些“丈夫”们从此就成了“妻子”的附属品。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鮟鱇鱼丈夫如果不找到养着自己的鮟鱇 鱼妻子就会被活活饿死,于是找伴侣也变成了求生的本能。他们曾经发现一条雌鮟鱇 鱼身上居然有三四条雄鱼咬着,这些懒雄鱼脸皮还真是够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