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班于1995年3月成立,由班主刘玉林创办,乐班是班主按自己的名字来命名的。该班建立在一定血缘及地缘关系的基础上,乐手是来自松柏镇松柏村或邻近村的村民。他们不仅活跃于松柏镇的红白喜事、老少寿诞、乔迁安居、开张庆典等民间礼俗活动中,还常被邀请至与神农架相邻的兴山县、房县、保康县演奏助兴,在当地具有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知名度。
1.基本情况
杨荫浏先生认为,一个乐种构成的条件之一就是它应该具有两三代以上的传人[1]。无论是城镇的音乐雅集,还是农村的艺术结社,它都是立足于中国土壤的、衡量那些具有古老传统的民间音乐组织的一个重要标准。一种艺术传统的存在是以大量从事这种艺术的艺人为前提的,那么要勾勒出一个地区某乐种的整体图景,就必须以乐社为单元统计出从事这一艺术活动的成员数量,进而了解这一乐种在该地区的整体分布情况[2]。玉林班艺人的基本情况如表2-1所示。
玉林班艺人的基本情况表反映出玉林班由21位民间吹打乐手和4位道士先生组成。乐手们的年龄跨度从25到78岁。其中,20~30岁的3人,约占总人数的12%;30~40岁的4人,约占总人数的16%;40~50岁的10人,约占总人数的40%;50~60岁的4人,约占总人数的16%;60岁以上的5人,约占总人数的20%。乐班中的吹打乐手受教育程度均以小学为主,共有15人,占总人数的60%;初中5人,只占总人数的20%;道士先生均为中学文化,共4人,占总人数的16%,这4位道士先生也是目前在整个松柏镇最有威望且备受尊重的老先生。
由此可见,玉林班乐手以中年男性为骨干成员,年轻的艺人仅有3人,并且这3人的打唱技艺都是靠父辈传承下来的。另外,引起笔者注意的是,玉林班聘请了3位来自宋洛乡的女花鼓歌手。班主告诉笔者,这3位女歌手的嗓音好,花鼓子歌被她们唱得唯美动听,请她们作为乐班的花鼓歌手可以增添乐班的活力与新鲜感。这在当地其他乐班中较为少见。
表2-1 神农架林区松柏村玉林班成员一览表
续表
(2012年1月24日调查统计)
2.师承关系
在师承关系上,玉林班乐手们的技艺主要源于家族传承、自学、师徒传承。(www.xing528.com)
首先,从表2-1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玉林班有13位乐手是以一定的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技艺传承的,占总人数的52%。例如,皮祖恩与刘玉林、但汉军为父子关系,与张道友是翁婿关系,马云富与马勇是父子关系,张富强与李贵华是叔侄关系,杨龙毕与杨承新是舅甥关系,徐静相与徐静学是兄弟关系等。正是基于这种亲缘关系及地缘关系,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影响,凡农闲时节或者阴雨天气,乐手们就会自发地聚在一起,将撕苞谷、打锣鼓、唱花鼓子歌作为消遣娱乐。受过去家技“传内不传外”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玉林班沿袭这种直系或旁系亲属的家族传承方式,延续着乐班音乐的发展。
其次,玉林班凭借自学掌握技艺的民间乐手共有11位,占总人数的44%。这些乐手的技艺主要是出于个人对民间音乐的浓厚兴趣,在长期耳濡目染中习得,没有经过正规的拜师或受过其他专业训练。
在采访中,乐手李自虎告诉笔者,他的锣鼓乐器技艺是小的时候跟随父母走乡串户时剽学[3]来的。每逢村里有“过事儿”[4]的人家,他就会前去看热闹,有时候通宵达旦。凡听到好听的曲调和锣鼓点,他便立刻默记在心中,回家后赶紧找一些能发响的木板儿敲击,反复模仿练习。等遇到村里再有“过事儿”的人家时,他就跟着班子,待乐班缺人手或者中场休息时上手实际演练。若有拿不准的地方,他就向在场的老乐手们讨教。老乐手们身怀绝活,不免有些自恃清高,他们看你有天赋,这才会指点一二。就这样,他在班子里泡得时间长了,听得多了,自然就会玩这些乐器了。此外,李自虎说他还会创作一些不同花样的鼓点和花鼓子曲调,但由于过去封建保守的观念以及竞争中对自我的保护意识,他只会与关系要好的乐手互相切磋技艺并交换自己的创作成果。
除了家族传承和自学的方式外,玉林班还有师徒传承的方式。这主要是指玉林班唢呐手的技艺要通过拜师习得。玉林班唢呐手曾跟随保康县的两位德高望重的师傅学艺,一位叫陈大春,一位叫郑大学。陈大春师从保康县赫赫有名的任师傅,郑大学是陈大春的高徒。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收集神农架林区打火炮时,郑大学曾参与演奏录音。刘玉林说,十几年来,凡在松柏镇遇到大户人家办事,他都会将这两位师傅请至神农架来演奏。笔者于2012年2月在保康县马桥镇河南坪村的一次采风中了解到,保康县的唢呐手大多跟随这两位师傅学艺。玉林班唢呐技艺具体师承谱系见图2-1。
图2-1 玉林班唢呐技艺师承谱系图
码2-1
码2-2
在过去没有书面乐谱的条件下,唢呐师傅通过口耳来传其“形”,通过内心领悟体味其神韵。在传“形”的过程中,师徒对其音乐进行深入体验和理解[5]。师傅先凭借“啷、当、嘀、嘚儿”的土方法教徒弟唱一些花鼓子曲调[6]并演奏唢呐示范,徒弟至少要花半个月的时间先将这些曲调记熟、唱熟,再用唢呐吹奏出这些花鼓子曲调的旋律。在通常情况下,徒弟上唢呐练习时还要到河边或者山林里吹奏,以免被周围邻居忌讳。仅会吹奏这些曲调远远不够,师傅要求徒弟反复体会韵味。因此,徒弟学艺总是按照唱花鼓子曲调、上唢呐试奏、不断体会其韵味的程序反复练习,直到师傅吩咐跟班出去打下手。跟班的用意是让徒弟仔细聆听唢呐与锣鼓乐器的配合,等回到家中将技巧熟练掌握后,徒弟才被允许出去演奏,这也是为了避免师傅在外的声誉受到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