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写一份新授课教学设计
正逢区域卓越教师的评选,需要借区域市示范性高中的高一年级的班级,上一节40分钟的物理课,准备时间2天。按教学进度,高一正好进入“气体的性质”的学习。需要准备实验,需要撰写教学设计。
(1)记住塔图框架
尝试用金字塔思维完成教学设计的构思,根据图3-1的框架,构思出这节课的塔图。
(2)确定主要设想
构思一下,把脑海中构思的塔图呈现出来,见图3-2。
图3-2 “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教学设计
画出图3-2所示塔图,实际上已经经历了对这节课的初步思考和设计过程。具体如下:
步骤1 确定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确定课题是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第1课时)。教学内容是气体的三个状态量,属于沪科版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物理试用本第二篇第六章“分子和气体定律”“B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内容。
步骤2 读取已有资料,完成任务分析,确定重难点
阅读课程标准,完成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本内容属于B级水平要求。本节内容分为三块,第一块认识气体的状态参量;第二块学习不同情况下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第三块通过实验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共3课时。本节课属于第1课时,认识气体的状态参量。前面分子动理论的学习,为气体三个状态量的微观认识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三个状态量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气体的实验定律奠定了基础。
确定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认识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
回顾已有经验,完成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中学的学生,市示范性高中高一学生。学生刚学过的分子动理论,初中学过的温度概念、压强定义、液体压强的计算,生活中对物体的体积和温度已有的经验,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由于从微观角度认识压强的产生,学生无法直接观察真实的实验,只能模拟实验,而对于模拟实验学生还是很难理解的。学生学习态度尚端正,但由于选课的原因,学生有畏难情绪,或许物理课堂的枯燥,一些学生过早放弃了物理。
确定难点。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序言的冲突,可以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较大的差距,是理解出来的内容,属于暗线。
步骤3 引用教学理念,完成策略分析
本设计依据新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本节课是“气体性质”单元学习的开篇。
分析教学策略。根据上述学情、学习内容和已有的本课时教学经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在本课时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多做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体验引发深度学习。
步骤4 初选活动资料,确定教学目标(www.xing528.com)
直接引用教材上的活动,或做些改进。查询资料,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如照片、视频、实验。准备物理实验,设计前花时间去实验室做一下实验。初步确定,小实验引入和结束。演示实验:模拟气体压强的产生和编制学历案。
根据上述策略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气体的状态参量。①知道描述气体状态的三个参量;②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认识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压强;③初步学会计算活塞对封闭气体产生的压强。
2.通过小实验,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建构物理模型过程,能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基于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质疑意识,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
步骤5 分组归类思想,建立上下结构
从不同维度归类思想,可以按环节、按策略、按活动等来归类。图3-2是按策略归类的塔图。可以尝试按环节或活动等来归类,重新画出塔图,可以帮助教师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准备实验器材
到上课学校的实验室,准备实验一天。根据本课时设计的活动有:瘪了的乒乓球的比较实验、注射器的体验、气体压强模拟实验、纸片托住杯中水的实验。其中半天的时间花在用DIS改进气体压强模拟实验上,改进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玩实验。
确定了教学资源:实物投影仪,DIS微型显示器;两只瘪了的乒乓球、热水、玻璃杯、镊子;指针式金属胎压计;注射器、压强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木板、乒乓球;杯子、水、纸片;学历案;等等。
(4)撰写教学设计
经过用金字塔思维的思考和梳理,最后把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写出来,由于教学设计的其他栏目在上述分析中已有涉及,不再重复。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成文如下:
依据新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要求,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注重知识的形成。(序言的背景,为什么这样做?)
本节课是“气体性质”单元学习的开篇。课堂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小实验引入课题,知道描述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激发单元学习的兴趣。相应的活动是观察两只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的现象,并简单地解释。第二环节,认识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压强,建立三个状态量的概念。相应的活动有问题探讨和小实验。问题探讨有:怎样来确定气体的体积?从微观和宏观不同角度知道气体的体积;怎样来确定气体的温度?从微观和宏观不同角度知道气体的温度,知道不同的温标;怎样来确定气体的压强?从复习初中的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引出气体压强的产生;另有用活塞封闭的气体的压强计算。小实验有:通过注射器小实验,猜测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乒乓球撞击木板”模拟实验,验证得到“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撞击容器壁产生持续的压力”,而后得到气体压强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和气体压强的特点。第三环节,小结和布置作业。演示“纸片托住杯中水”小实验,引出后面气体压强与体积的进一步学习,作为思考题作业。(序言的回答,想怎么做?)
课堂引入从“两只瘪了的乒乓球(分别是一只漏气和一只不漏气)的比较”实验开始学习,小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本单元学习的研究对象是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的压强、温度和体积三个量之间存在关系。作为“气体的性质”这一单元学习的引入,该小实验可以激发单元学习兴趣,说明学习气体三个状态量的意义,同时引出本节课气体的三个状态量的学习。接下来,从宏观和微观、单位、测量几个方面依次认识状态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压强。接着,从压强的间接测量,引出用活塞封闭的气体压强的计算。最后,小结,同时留足学生提问的时间。用“纸片托住杯中水”小实验为进一步学习“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埋下伏笔。(正文,想这样做)
要突出的重点是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方法是问题导向,围绕三个核心问题“怎样确定气体的体积”“怎样确定气体的温度”“怎样确定气体的压强”的解决,从不同视角理解三个状态参量。尤其是压强的学习,先复习初中的压强公式和国际单位,然后引入气体的压强,通过模拟实验来解释气体压强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正文,想这样做)
要突破的难点是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方法是从液体压强的产生,引发对气体压强形成原因的思考。基于前面的乒乓球小实验和注射器实验等来推理分析,然后用学生参与的“乒乓球撞击木板”模拟实验来验证得到结论“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撞击容器壁产生持续的压力”,最后得出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和气体压强的特点。(正文,想这样做)
本设计特点是小实验较多,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基于证据表达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引入时,“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小实验中,一定质量的气体三个状态量都在变化,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创设了一个真实情境,也为后面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任意两个量的关系作好铺垫。气体撞击模拟实验,对教材实验有所改进,可以完成各个方向的撞击,可以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意图突破难点,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最后的小实验,引导对气体压强与体积的进一步学习。(正文,想这样做)
本设计配有学生学习的学历案,让学习留有痕迹,便于过程性评价;增加了一些拓展阅读资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得以延伸,不局限于教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小结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作业布置,除了完成配套训练的A组部分题目外,还布置小实验思考题。(正文,想这样做)
教学设计思路本身具有塔图结构,可以根据文中括号的备注,尝试构画一个塔图。在这里我就略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