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门古名胜-吴家老屋,清代建筑,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荆门古名胜-吴家老屋,清代建筑,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家老屋,位于京山县钱场镇荆条村7组牛车垱。吴家老屋老屋大门为内嵌式,内进1.8米,两侧为厢房。吴家老屋后厅的隔扇门中,一扇门高2.78米,宽0.69米。故笔者判定吴家老屋为清代建筑。吴家老屋隔扇门棂心的雕凿呈平棂棂心形态,没有发现“曲、菱、钭”的雕凿形式。吴家老屋大门上的雀替就是此类形式,显得庄重大方。吴家老屋后厅门扇顶上的几层枋额上雕饰有几组图案。1998年,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吴家老屋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荆门古名胜-吴家老屋,清代建筑,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老屋,位于京山县钱场镇荆条村7组牛车垱。笔者2015年10月2日考察吴家老屋。

吴家老屋为清代土木石结构,三进两天井的四合院。坐南面北,面阔12.8米,进深30米。老屋前后外围为土石结构,中部三间为木结构。屋顶为悬山式。是笔者目前所见木雕工艺最为精湛的古民居。

吴家老屋

老屋大门为内嵌式,内进1.8米,两侧为厢房。大门系石门槛木门结构,门高2.35米,宽1.1米。石门槛长1.1米,高0.24米,宽0.19米。两头的门鼓石为长方体,高0.65米,宽0.42米,厚0.25米。大门中部置一对铁质门环。门顶两侧交角处置以雕花雀替。大门两侧为木质板壁,各高2.35米,宽1.1米,下面石基高0.24米。门面的结构十分独特。

进入大门内为头厅室,东西宽4米,进深3.8米,两侧为厢房。

浅饰花纹的雀替雕饰

老屋大门

土墙

过头厅后为石板铺面的一天井。天井东西长4.7米,南北宽2.4米,四周以规整的长条石围圈,高0.28米。天井中间置以一块宽大的石板与天井围石相接,以方便人们来往通行。此石板应是后来的住户所加。

一天井之南为中厅。中厅面宽4.7米,进深6米。两侧为耳房。“文化大革命”中,中厅门和其门楣上的匾额被拆毁,后来添补了简易之门。

穿过中厅就是二天井。二天井东西长3.28米,南北宽2.3米,其面积小于一天井。

二天井南首为后厅。面宽4.7米,进深5.7米。两侧为耳房。其厅门亦为内嵌式,内进0.8米。厅门由3合6扇门组成,中间的1合2扇之门为常开之门。一扇门高2.78米,宽0.69米。后厅中的柱、梁、枋、檩、椽、门、窗等木质构件均保存较好。

二天井

吴家老屋的木雕装饰,具有精湛的建筑工艺水平。

一、隔扇雕饰。所谓隔扇,是指隔扇门,又写作“格扇”门。是古建筑小木作装修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制作方面有几个要点。首先是隔扇门的高宽有一定的比例。宋代为3:1,元代为3:1,明代为4:1,清代为4:1。其次在结构上,宋代由四条抹头(即横板)构成,称为“四抹隔扇”。元、明两代由五条抹头构成,称为“五抹隔扇”。清代则由六条抹头构成,称为“六抹隔扇”。再次是在隔扇的棂心上,雕饰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大致有平棂棂心,曲棂棂心,菱花棂心和钭棂棂心等。

吴家老屋后厅的隔扇门中,一扇门高2.78米,宽0.69米。正在4:1的标准内。其扇门结构为六条抹头(横板)组成,为标准的“六抹隔扇”。故笔者判定吴家老屋为清代建筑。每扇门由抹头(横向长条方木)、框木(又称大边、边梃,即两侧竖立的长条方木)、棂心、绦环板(扁形横板)和裙板(下部方形大木板)等构件组合而成。

吴家老屋隔扇门棂心的雕凿呈平棂棂心形态,没有发现“曲、菱、钭”的雕凿形式。在平棂形中,展现三类格局。一种是中间大两头小的布局样式。即在纵横条木交接中的空间装饰草龙、双环、圆花、工形和耳形等图纹。

中间大两头小的隔扇布局

另一种是三段大小相同的布局样式。即中间以2根横条木将棂面隔成三段。中间一段为竖式,雕以拐龙装饰;上下两段则为横式,雕以拐龙装饰,图案中间则雕以四瓣形花及蕊,并且上下段对衬。

还有一种独具匠心的是在九格拐龙花纹的棂面中心,嵌饰一竖式长方而角圆的花板,板上雕以“仙人采药”“神人舞球”“雄狮迎客”“象驼金鼎”“瑞树灵花”等图画,维妙维肖,栩栩如生。(www.xing528.com)

吴家老屋的窗户雕饰与隔扇雕饰的工艺模式相同。隔扇雕饰是吴家老屋木雕中的精华部分。

三段大小相同的隔扇布局

镂雕草龙式雀替雕饰

二、雀替雕饰。所谓“雀替”,又称“角替”。是古建筑木作构件的雕饰形式,称为“额枋与柱相交处”以“承托额枋下之分件”,其作用是提高柱头抗剪能力,减小梁或枋的跨距,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吴家老屋的雀替均为单做雀替,除一种实体外,其余为“龙门雀替”和“花牙子雀替”的结合体。所谓“龙门雀替”,是在一般雀替近似三角形的形象基础上,给予拉长向下垂直部分,以包容更多的装饰内容,其外观形象恰似一半门框。所谓“花牙子雀替”,是指雀替通雕而成,形成通透美观的构件。这已失去抗剪功能,纯为装饰性构件。吴家老屋的雀替造型形式可分为五类:

一是钭边弯曲造型,表面浅饰花纹。吴家老屋大门上的雀替就是此类形式,显得庄重大方。

镂雕瑞叶圣花式雀替雕饰

鱼尾托顶式雀替雕饰

二是鱼尾托顶式。后厅中南北两头的金柱与底坊交接处的雀替造型就属此类,鱼尾外表刻有鳞形纹络,鱼尾顶端则刻有条形纹饰。造型逼真形象。

三是镂雕拐龙式。以几层拐龙上下连接,组成多种不规则的方形格局。

四是镂雕草龙式。以几层草龙上下緾连,组成多种曲弯形格局。

五是镂雕瑞叶圣花式。以木框成架饰以叶花丛生其间。上方的雀替边框与木柱之间隔开雕出一个倒三角形的空间。此造型显得格外别致奇特。

三、枋梁雕饰。吴家老屋后厅门扇顶上的几层枋额上雕饰有几组图案。底枋正中部位上雕有“双凤朝阳”图案;中枋上饰以弧形花纹;中枋和底枋中间的隔板上镂雕草龙图案;中枋和屋梁之间的隔板上镂雕钭菱花图案;在正梁的正中间下底上饰以古老钱图案。细细观赏,顿觉琳琅满目。

镂雕拐龙式雀替雕饰

棂面中心置以花板的木雕装饰

枋梁雕饰

此外,瓦当饰纹也很有特色。在屋檐和天井边滴水的部分瓦当上饰有“二龙戏珠”图案和“草龙花纹”,线条细腻,形状逼真,展现了清代陶器烧制的高超工艺水平。

观赏吴家老屋的木雕工艺,犹如徜徉在民间吉祥文化的展厅中,使人大饱眼福,增长见识。1998年,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吴家老屋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有关吴家老屋的创建情况及主人是谁的问题,一直是个待解的谜!

棂面中心花纹木雕装饰的全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