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佑宫:钟祥市镜月湖畔的古名胜

元佑宫:钟祥市镜月湖畔的古名胜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佑宫,位于钟祥市郢中镇南隅的镜月湖畔。门顶端镶嵌一块大石匾额,上刻“元佑宫门”4个阴文楷书大字,古朴遒劲。元佑宫门匾额钟楼、鼓楼。可见,元佑宫之前的玄妙观系洪武三年所重建的天庆观,于洪武七年改名为玄妙观。这段记述,将修建元佑宫的缘由、时间和规模交待十分清楚了。勅谕碑不幸的是,宏大壮观的元佑宫于明末毁于李自成起义军的焚烧之中了。元佑宫道人陈真一撰于

元佑宫:钟祥市镜月湖畔的古名胜

元佑宫,位于钟祥市郢中镇南隅的镜月湖畔。为明世宗嘉靖皇帝御敕修建的皇家祭祀建筑,供皇帝返乡、皇室宗亲和州府官员朝奉显陵和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焚修祝厘之所”。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陵。笔者2004年2月23日和2006年2月15日考察元佑宫,拓下了有关碑文

现存的无佑宫坐北朝南,其建筑格局为中轴对称。红墙周回410米。计有照壁、牌坊、宫门、钟楼鼓楼、元佑殿、宣法殿、衍真殿,敕谕碑亭等建筑和多座建筑基址。

照壁

照壁。高6.05米,长11米,厚1.4米。单檐歇山顶,覆盖七样绿色琉璃瓦。檐下为斗拱,斗拱下的正面设双层旋子彩画、大额坊、箍头装饰。中为绿色琼花图案,琼花枝繁叶茂,寓意“帝业兴盛,宗社绵延”。照壁四隅三圆一方。

延禧坊。木结构,位于照壁西侧。为三门四柱五重檐庑殿顶式,檐下设置双斗拱。中间门高2.96米,宽5.17米;左右门各高3.12米,宽2.12米。中间一层枋匾中,上款刻“同治四年岁次乙丑”1行8字;中部阳刻大楷书“延禧”2字;下款刻“邑人张应翔、道人聂合鼎重建”2行12字。柱下置夹柱石,石上部刻莲瓣图案。绿色琉璃瓦作盖,与红色的坊柱、坊匾和戗杆相互映衬。照壁之东原有“保祚”木质牌坊一座,“文化大革命”中毁。

元佑宫门。面阔3间14.4米,进深3间8.4米,单檐硬山顶,盖绿色琉璃瓦。抬梁式构架。檐下置单昂单跳五跴的斗拱,单层旋子彩画。拱形门窗皆汉白玉制成。门顶端镶嵌一块大石匾额,上刻“元佑宫门”4个阴文楷书大字,古朴遒劲。传为严嵩所书。顶部盖瓦及脊饰等均为1980年修复。宫门东西各置歇山顶侧门1座,高3.2米,宽2.11米,厚1.5米。

元佑宫门匾额

钟楼、鼓楼。位于宫门内东西两侧各一座,平面呈方形,抬梁式木结构,重檐山顶。面阔1间11.4米,进深1间11.2米。半圆形汉白玉门窗。四周围墙和内部结构是明嘉靖时所建。顶部和楼上门窗为1982年重建。

元佑殿。系最大的主体建筑,位于建筑群中央。单檐歇山顶。面阔7间29.5米,进深3间11.7米。木结构为抬梁式构架,梁架和柱头部分及檩、垫、枋上全饰旋子彩画。外檐的柱、斗拱、额枋、菱花隔扇等均涂以丹漆。在前檐明间及两次间的大额枋正面浮雕龙凤图案。四周环以回廊,殿下置汉白玉须弥座,高0.95米,长15.8米,宽33.4米。殿前置云龙丹墀一块,长3.1米,宽1.35米。殿的东西两侧各置阶梯6级,阶梯两旁各置汉白玉栏杆,栏杆上刻以浮雕龙凤花纹。前回廊东西两侧各置阶梯5级,亦置汉白玉栏杆,栏杆上方亦刻以浮雕龙凤花纹。栏杆前砷石装饰。殿的东、西、北三面旧墙和内部木质结构为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修。顶部门窗、后墙以及木柱均为1981年修复。整座大殿显得格外端庄华贵。

元佑殿

宣法殿、衍真殿。位于元佑殿后的东西两侧。宣法殿面阔3间11.1米,进深3间8.5米。殿基宽18.2米,深14.2米,高4.2米。衍真殿殿基保存了明代初建时的梁架结构,而宣法殿的内部结构已是清末民初的了。两殿均为硬山顶,阶梯均为14级。衍真殿檐下设斗拱建筑。宣法殿庑和两殿门窗及顶部均为1981年修复。两殿之间旧有三洞阁,惜光绪十九年五月十四日遭火灾而化为灰烬。迄今尚存1汉白玉须弥座,高1米,长宽圴为21.2米,阶梯6级。1981年于旧基上仿古重建,为单檐硬山顶。面阔5间18.22米,进深3间7.8米。名曰三洞阁旧址。

宫内西侧存《勅谕碑》亭1座。龙首龟趺,龙首高1.2米,宽1.5米,厚0.62米。龟趺高1.2米,宽1.3米,长2.84米。碑身高3.19米,宽1.4米,厚0.52米,系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立。东侧1块《御制承天府天佑宫纪成之碑》,毁于“文化大革命。”

元佑宫的首次修建,嘉靖二十一年的《兴都志》卷八有详细地记载:“元佑宫,在城南一里,即玄妙观旧址。嘉靖十九年建,前为殿五间,曰元佑宝殿。檐瓦脊兽皆黑绿间色琉璃。须弥座阶陛,花板栏杆皆白玉石,柱楣门枋、菱花隔扇皆丹漆,斗科、龙井天花、梁檩、枋板皆五采金碧。四壁皆丹垩,梭叶门枢、钟磬炉瓶皆铜及镀金。元佑殿后复为殿五间,曰降祥殿,制竝同前。降祥殿后复为阁。三洞阁,虎座三檐歇山转角,琉璃碧瓦,硃红门栋,周回五色花板,斗科上下则木石,雕柱栏杆,龙井天花,须弥宝座,余同前。阁后偏殿二座各三间。元佑殿前左右复为殿二座名三间,东曰宣法殿,西曰衍真殿。制与偏殿同。左右各为廊房,东包宣法,西罗衍真,直抵元佑门,共三十有四间。廊之外又各有连房八间。最后道房三所,门各一座,前后厅各八间,厢房各五间。红墙周回一百有六十丈。东西各为门一座,视元佑门相对也。”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在一年内修成是不可能的。当是在玄妙观的旧制上实施维修、改建和扩建而成。

元佑宫门和照壁

据明成化四年(1468年),安陆知州赵熙所撰的《玄妙观通明阁碑记》载:“安陆州玄妙观在城东一里许,先名天庆观,元毁于兵,洪武三年冬,安陆侯吴复为指挥使时施粟帛建立三清殿及方丈数楹。至七年乃改名玄妙。”可见,元佑宫之前的玄妙观系洪武三年所重建的天庆观,于洪武七年改名为玄妙观。其地址当为城南一里许。(www.xing528.com)

第二次大规模地修建元佑宫是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至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近十年间的事了。嘉靖皇帝在《御制承天府元佑宫纪成之碑》中说:“朕念斯地,庆源所自,特启建元佑宫,以崇圣保国恤民,乃命巡抚诸臣相度会计,集材饰具,经始于嘉靖乙酉,迄戊午而告成。中为元佑殿,后为降祥殿,最后为三洞阁。其配殿左为宣法,右为衍真。其前为元佑门,又前为储祉门。钟、鼓二楼拱侍环列,丹艧之施,金碧之饰,绚丽辉煌。抚臣具奏,请以文记……惟我太祖、成祖,定鼎两京,并建朝天宫,以小宗奉玄元,祈天永命。谨法皇祖,式建斯宫。又设宫以领焚修,降敕以谕群下,给田以瞻宫道,礼无不周,无事不备矣。”这段记述,将修建元佑宫的缘由、时间和规模交待十分清楚了。

勅谕碑

不幸的是,宏大壮观的元佑宫于明末毁于李自成起义军的焚烧之中了。清初又得以重修。元佑宫道人陈真一撰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重修元佑宫诫约碑记》中说:“顺治三年孟春月,一曾夜梦神人三嘱,觉而自怖,莫测其然。时逢上九,天诞入宫庆贺,见殿宇煨烬,圣像毁灭,适与梦符,不胜悚仄。归即诸缘割弃,矢志玄门,荷蒙诸上台宰官暨绅衿檀越,莫不捐奉捐资,相与有成。于是三清殿、三师殿、三洞阁、东西配殿,渐次而兴,圣真庄严,丹艧维新,略有可睹者矣。”可见,道人陈真一从顺治三年至顺治十七年之间,募化十方,自己出资,修建了三清殿、三师殿、三洞阁、东西配殿等建筑。

乾隆六年版《钟祥县志》卷一载:“元佑宫,在县南里许,即长寿县旧址。嘉靖乙酉年敕建,迄戊午年告成。中为元佑殿。后为降祥殿,最后为三洞阁,再后为奉先殿。左右为敕谕碑亭,左述后功德洎建宫殿始末,右谕宫中田地庙户以及前后护宫濠池禁军民人等侵占作践。又前为元佑门外左右钟鼓二楼,再前为储祉门,又前为元佑宫门东西建‘保祚’、‘延禧’二坊,面有甬壁。再前有栏马墙一道,外系濠池。万历九年郡守李养蒙建通津桥为闸,以资蓄洩。崇祯壬午贼破府,癸未破献陵。己丑日纵火,元佑宫后左右俱为灰烬。所存三洞阁及前钟鼓楼、门屋、牌坊、甬壁而已。顺治三年,有道人陈贞一,感梦弃职出家,募化修理元佑、降祥两层大殿,并补修三洞阁左右陪殿,捐囊与募化共费三万余金。当事已立有碑文在宫。贞一志在全复旧制,远募云南旧交处,不惯水土,语随行徒孙杜洞章云:‘我意修宫复旧,奈成败轮回自有定数,非我所及也。’默然数日端坐而化。章数千里负骨而归,塔于显陵卫西。宫中羽士皆其法裔也。乾隆元年,江水暴涨,坏通津桥闸,住持梁清格募修复旧云。”这则记载,将元佑宫的建筑群数名目、修建的历史、明末毁坏的时间及状况、陈贞一修复的经过及功德详细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乾隆六十年版《钟祥县志》卷六载:“邑人李云鸿《募修元佑宫引》:‘元佑宫,建自嘉靖三十七年。有阁名三洞,高九丈九尺,上挹重霄,户牖四达,其制甚伟。阁前殿有三师、三清,门有元佑、储祉。左右陪殿曰宣法、曰衍真。东西有库,钟鼓有楼。门外有屏,屏外有坊。阁后有总圣、三官等殿,又有来鹤轩、知客堂、十六堂等处。四周围以墙,墙外环以水,堵水有堤,通水有桥。规模宏敞,布置严整,匪独一邑瞻仰,实为三楚巨观。遭明季之变,前后俱毁。顺治十四年,道人陈贞一矢志重建,当日董其事者臬台郭公、观察宋公、郡守李公、总戎吴公、钟邑侯佟公、京邑侯侯公、景陵邑侯宁公、潜江邑侯叶公、当阳邑侯康公、沔阳剌史宣公、荆门剌史薛公,以及各士民捐资集事,略复前规。康熙二十一年,观察刘公、郡伯刁公再修。乾隆二十五年,郡伯张公世芳、邑侯郭公家英復为整理,并设左右官厅。历年颇久,风雨摧剥,渐非旧制。四十七年,郡拍张公依仁由西川戎府攫守兹土,下车之日,时和年丰,百废俱举。每逢万寿大庆,躬率僚属亲谒其地。一日,同都阃和公陆额、邑侯宋公维翰周视宫内,不胜礎断垣颓之感,遂各捐清俸,谋复修之。命住持道士纠其役,估工计材,需费浩繁,夫善倡于上,而木土瓦石不无有赖于属邑。人之好善,谁不如我。每见野寺淫祠,解囊相助,千金不吝,顾全楚名胜之区,独忍就圯,而弗仰体当事之德意乎!则所以慷慨济其事美,善观厥成者,是在诸君子之绍前启后,积众志以为鼎新也,讵不盛哉!抑闻之后人之后复有后人,则予今日之言,匪独为一时而世世感之,必有以维迹于不敝又何幸也。”此文记叙了清顺治十四年、康熙二十一年、乾隆二十五年和乾隆四十七年重修元佑宫的情况,具有史料价值。

乾隆六十年版《钟祥县志》卷六又载:“乾隆二十五年改前殿为万寿宫,当事颇加整理。”

民国版《钟祥县志》卷五载:“光绪十九年五月十四日三洞阁火,余亦多遭焚如颓垣败瓦,过者每不胜今昔之感云。”

从上述史料记载可知,元佑宫是明清两代所修构的珍贵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元佑宫古建筑群大部分毁于明末兵燹。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侵略军入钟祥县城,划元佑宫为军事区,毁坏过半。“文化大革命”中再遭破坏。幸存有元佑殿,钟、鼓二楼,宣法、衍真二配殿,元佑宫门,延禧木牌坊,琼花琉璃照壁,敕谕碑亭,东西厢房和三洞阁旧址。1969年至1979年,元佑宫被当作县第二招待所使用。1979年10月,《湖北日报》的《救救元佑宫》一文发表后,引起了省、地、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同年,县第二招待所移出。1979年至1982年,省文化厅先后拨款18万元修复了元佑宫门、元佑殿、东西配殿、三洞阁旧址、东西厢房和钟鼓二楼。1985年,省文化厅又拨款8万元,维修了“延禧”木牌坊和琼花琉璃照壁。

吟咏元佑宫的诗篇有清叶封《元佑宫》诗:“琳宫古县基,碧瓦尚参差。地接潜龙邸,门当养鹤池。云谁种瑶草?无路梦琼枝。丹阙凭虚处,天风不断吹。”“古县基”,指元佑宫建在长寿古县衙遗址上。

清李兆锦《三洞阁即目》五侓诗:“汉上诸峰出,天门一线通。眼高无着处,心远欲飞空。瓦叠松鳞碧,墙匀桃面红。襟开春满抱,吹送隔江风。”

清刘坦《元佑宫羽可丹房夜集》五侓诗:“皎月入冬夜,寒光遂不同。照人清胜水,穿树静无风。醉博新筜外,狂存故态中。参横犹散步,舞影看朦胧。”

清刘佑经《元佑宫同诸兄避暑》七律诗:“何缘星聚碧琅玕,喜值史难弟复难。借润枯肠惟蚁酒,凭消暑气有冰纨。棋声惊鸟迁他树,画意推窗玩远峦。折得甘蕉凉拂枕,灵宫梦授九还丹。”

清张开东《早登三洞阁》七律诗:“烟柳池塘散五更,蓬莱宫阙望三清。海中日蛟龙气,天半时鸣钟鼓声。南邸祥云归北斗,西来碧汉绕东城。洛阳曾过玄玄观,万古仙风共此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