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门青龙观:古名胜、碑文珍藏

荆门青龙观:古名胜、碑文珍藏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龙观,位于荆门城区东山宝塔北侧青龙山上。笔者1995年6月11日考察青龙观,拓下了有关碑文。可见马夫人不仅捐修圣境山的真武观,同时还捐修城东的青龙观。后又有宛平人李毓秀于清初捐资重修青龙观,使其“龛祠炉垣,焕然一新”。其时青龙观的住持道人为苑青阳。可见青龙观也是道释融合的宗教场所。民国时期,青龙观渐渐衰落毁坏,仅存几块珍贵的碑刻。

荆门青龙观:古名胜、碑文珍藏

青龙观,位于荆门城区东山宝塔北侧青龙山上。笔者1995年6月11日考察青龙观,拓下了有关碑文

明代版《荆门州志》卷六载:“青龙观,在州东塔山傍。”清乾隆版《荆门州志》卷六载:“青龙山,在东门外里许,即东宝山北岭也。古有青龙观,今圮。州牧舒成龙重修。”其志卷九又载:“青龙观,在州东山北尾,久圮。州牧舒成龙重建。”上述史料将青龙观的位置记载得十分具体明确,但创始年代则茫然不知。

笔者据荆门地区古代道教发展的情况,以为青龙观始创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青龙观又叫青龙庵。现存有关青龙观最早的记载资料,是刻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的《重修山门碑文》:“青龙庵枕东陵而居震位(正东方位),奉北帝而礼金仙,宝相庄严,璇题(玉饰的椽头)肃整。固修持之净土,亦凭览之大观。惟是山门就圮,环堵渐倾,释子创议鼎新,鸠工集事,费给金钱布施,半乞于檀越,告成土木功德多出自刘门。爰勒石镌名,动好施于来许。纠首信女刘门龚氏,刘门马氏、伍氏,曾门王氏,全门刘氏,刘门宋氏、杨氏、祝氏。皇明崇祯癸酉年仲春月季旦立。”“季旦”指二月最末一天,即二十九日。文中的“刘门马氏”,即谓刘汉祚之母马老儒人。可见马夫人不仅捐修圣境山的真武观,同时还捐修城东的青龙观。

从刻于清初的一块《居泰山神》碑文中记载可知,在明崇祯后期,有荆门北关的杨遇时捐修过青龙观。后又有宛平人李毓秀于清初捐资重修青龙观,使其“龛祠炉垣,焕然一新”。其时青龙观的住持道人为苑青阳。

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前,荆门知州舒成龙重修过青龙观,并置有香火田。州志有所记载,但缺乏细节。

青龙观碑刻拓片(www.xing528.com)

记载青龙观重修情况较为详细的,是刻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重修青龙观碑记》。碑文开头先交待青龙观所处的山势地脉情况:“我州地脉自西迤南歧而为二:支走正东,正走东北,凝为东堡一山。山伏水现之际,因实州城气运之所由关。前人于此地构青龙观,以联地脉而振风气,所系匪浅矣。”继而追述知州舒成龙置田重修之事:“自舒宪置田重修,而后时和年丰,民安物阜,科第联绵,公私富足。”接着写重修的原因和经过:“乃多历年所,风摧画栋落山前,土掩窗棂入泥内,四壁全无,半椽乌有,遂使神佛菩萨容身无地,良可悼焉。是以公同矢志,照先修理,方思克振前徽,尚虑观期后效,乃神灵无徽而不彰,地脉无往而不覆。凡属同人莫不欣欣向善,相与鸠工庀材,诹谋经理,两阅月而斯观告成。”下文则写修建历史和建后的效果:“噫!杨公遇时构之于前,李公毓秀继之于后,即累遭倾欹,而以嗣以续,要皆修理不废。今则神佛金碧辉煌,庙宇丹垩璀璨,安详有所,香积有厨,凡客寮、静室、门屏、窗棂无不华美而完备。”最后文章归结于地脉:“试于风晨月夕,遥瞻灯火之光,静聆鼓钟之韵,不但地脉已联,而且头角崭然,由是而丰登告庆,士民乐业,自有不期而然者矣!因序其巅末,勒之贞珉,以垂弗朽云。”此次重修工程得到信善高朝清、高顺清等112人的捐资助修。此时的住持不是道人,而是住持僧恒宗。可见青龙观也是道释融合的宗教场所。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仲夏月(农历五月),由荆门行善机构“最善堂”捐资镌刻了《青龙山》碑嵌于白云楼后院青龙山壁。至今仍保存完好。

清咸丰四年(1854年)夏季,青龙观的财神殿因战乱而毁坏,农历十月有信善陈有彬等31人捐资重修并立碑以记其事:“东山青龙观财神,为我贸易佑赖。今夏,金身被贼踏毁,庙宇、供龛、神鼓俱属蹂躏,不堪以荐馨香也。凡在光中,目击心伤。纠集同人,金身再塑,殿廊重整,旬日而功竣,焕然一新。且自古人无神灵,寸步难行,是人有赖于神;庙貌常新,香烟永垂,是神有藉于人。神何有私?善人是福,诚心自叨灵感,神所凭依将在德矣。敬献神鼓一面,永垂不朽。今将众姓刊列于左。”

民国时期,青龙观渐渐衰落毁坏,仅存几块珍贵的碑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