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庵,位于东宝区子陵铺镇金泉村5组观音坪处。笔者2003年12月24日考察送子庵,拓下了有关碑文。
送子庵创建于清顺治初年,庵为草屋。康熙十七年(1678年)改建为瓦房。后有多次重修。清乾隆版《荆门州志》卷九载:“送子庵,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卷六载:“送子庵,在州西北二十里。”刻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1704年)的《观音坪》碑,高1.15米,宽0.46米,厚0.09米。碑额横列阳刻大楷书“观音坪”3字;碑正文阴刻楷书6行,记叙重修送子庵之事:“今有众等,兹因戊午(康熙十七年)以来修庵,僧人本观募化领修,十方檀越鼎白衣送子宝刹装观音佛像,后彩东岳圣帝一堂,以为永远供俸。自僧去逝,香灯少供,神圣清净。众等切思修庙彩圣,理宜重建,遂捐资置买张门姚氏水田一石六斗,银稞钱半文,施田三斗,共原熟粮一斗零八角,施于本庵供奉。命匠勒石,名垂万古,以为不朽之记矣。惟首喜施姓士张科、张俊(后刻24人姓名从略)。山主卢策,书碑蔡克贤,石匠张惟。维皇清康熙四十二年岁次癸未季冬月乙丑造日丙戌良旦。”从碑文可知,送子庵所处之地名叫观音坪。清康熙十七年,由僧本观募化众姓,在原草屋的基础上,领修了送子庵瓦房,并彩塑了观音和东岳圣帝神像供于一堂。后来由于主持僧本观逝世,香火逐渐冷落,庙貌也颓坏。于是又由张科、张俊等筹资重修送子庵,并塑圣像。还置香火田以作永远供奉之资。这篇碑文具有史料价值。
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送子庵已朽坏不堪。又有曾、姚、张等姓善士捐资重修,竣工后,由李之栋撰文,刻立了《送子庵碑记》以纪其功德:“余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余窃窥送子庵创自本境众姓姚、廖、戴等于康熙十七年建造至今,周围数里。余睹士、农、工、商各居其业,老安少怀,各得其所。且而年丰物阜民安,永获吉祥之兆。倘非菩萨之庇佑尔,焉能至是也哉?数年更而境内老人谓余言曰:我本境送子庵朽坏若斯,又兼累召住持不所使欤。先辈尚置田一石六斗,姚氏施田三斗,逐年稞租大约数千,请堪舆再四斟酌,另卜吉宅于老庵之东北张姓熟田,以田易田,于二十六日辰时竖柱,午时上梁。兹则殿宇落成,圣驾登殿,佛光旭日耀雀跃,本境永远赐康宁。是为碑记。纠首曾秀、张起鹏、姚佩言、姚佩玉、张起龙、姚祚言(计50余人捐资者姓名从略)。薰沐弟子李之栋题敬书。皇清雍正八年岁次庚戌仲冬月。”
刻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永远供俸》碑,高1米,宽0.46米,厚0.19米,记叙了送子庵的修建历史:顺治年间,姚姓先人善念修立草庙一座,装修佛像,护佑一方。姚姓募化众姓人等于康熙十七年换修瓦殿。康熙四十三年,姚天吉等复化众银置买香火田地。雍正元年,姚相言发心同盛起蛟、曾秀子光远、杨举子天庆、张起鹏将银行利直掌七年,将庙迁移东北,新修正殿五间,厢房齐备六间。雍正八年,又将佛田积蓄租银行利。雍正十二年,置买张起鹏水田一石二斗。乾隆元年,姚相言、张起蛟等又行利五年。将本利银出除,新修前殿,修缮后殿,厢楼齐备,功德光全。有诗云:菩提宝树善人栽,培德根深花自开。开花结果传千载,受福还从作福来。大清乾隆五年庚申岁仲冬月吉旦同勒碑。
嘉庆八年(1803年),有善士刘朝勋等114人捐资重修送子庵。并刻立了《卜尔百福》碑文以纪其事:“是庵也,虽非古刹,亦非新庙耳。自祖皇顺治年初,起于先代姚相言等。至换修瓦殿,置买佛田,则有盛、曾、张、杨、李公诸君。枚举功程,电碑详明。但世远年湮,风雨飘零。山主多徘徊逡巡,住持常飞挂远行。垣颓兮午咒来羊椟闹楥,瓦坠兮夜诵借斗牛光晶前后圣相。复则纠笠青蓑,恶雨喜晴;冬则裂体剥形,快旸恨阴。生糊口于此,不忍坐视,因商同姚尚朝、曾三甫等,或捐或募,共领重建,庶神有所依乎。特铭。刘朝勋一千八百,姚尚朝一千,曾三甫四百(后刻111人从略)。石匠邓尚臣。嘉庆八年子月吉旦立。”子月,农历十月。(www.xing528.com)
清同治七年(1868年),有首人董成才相邀87名善士捐资重修送子庵,刻立了《功德无量》碑。此时住持僧叫云峰。立碑时间为同治七年九月。
民国八年(1919年),有首人陈玉纯倡首捐资,71位善姓积极响应,兴工重修送子庵。并刻立了《重修送子庵序》以彰其功德:“胜景山之麓有送子庵焉,是庵也,创于清初,迄今近三百年矣。其时经营惨淡,资费达千余金之多,碑志具在,无容赘述。惟年远代湮,风雨飘摇,破瓦颓垣,非复曩日之壮丽。及今不修,彼巍巍古刹将沉埋荒烟蔓草中而不可复识。岂特神灵无依,即地方公益亦多所扦格(互相抵触)。盖久矣,此庵关系之大也。吾乡曾君继发,好善君子也,去岁因事过庵,触目伤心,拟即提倡而振兴之,旋以岁暮不果。己未春(民国八年),九合同志集腋成裘,一时倾囊相助者不数百人,聚金二百余串,鸠工庀材,革故鼎新,越两月而功乃告竣。抑岂易易事耶,而要非沾沾于天心之眷佑,人世之游观已也。”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有首人郭志成组织80多位信善捐资重修送子庵。也刻有《复修送子庵序》以记其经过:“世之创造、建设、修筑,古今皆有其事。固非有人但倡之于前,安能成之于后。送子庵经历寒暑数百年,毁于民国庚辰(民国二十九年)。岂前兴有人,后毁而无复兴?观其庙貌颓坏,神像碎毁,众姓乐于从善,莫不倾囊相助,于是正殿修理成焉。故刊碑勒石,以永垂不朽云。首人郭志成(后80余人姓名及捐资金额从略),民国三十二年岁官癸未季春月。”季春月,农历三月。
送子庵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遗址处尚存古碑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