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寺,位于钟祥市客店镇马嘴村10组,创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笔者2004年5月31日考察云雾寺,拓下了有关碑文。
原来云雾寨上的白云观位于高山之巅,信善们上下极不方便。清乾隆五年,众姓于山下修建了寺庙。但宫殿历年久远,栋宇倾颓,欲要新之,地殊湫隘,不足以大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有绅士高世昭领衔率众移寺于云雾山下半坡一处平地上,新建了大雄宝殿三间。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高世昭又和住持募化众缘,修建东西两廊,复延工饰装佛像、观音、地藏、诸天罗汉并曹王殿宇。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有高门康氏同其子高光映任建修总领纠首,同心鸠工,协力庀材,增立前殿三间,虔装祖师金像一尊,供乡民们瞻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住持道人刘一嵩又募化众姓,鸠工庀材,加修曹王殿,经费不足,又自出资金建成了殿宇,完善了左右廊庑。
清嘉庆二年(1797年),又由高世昭出任领修首人,首倡乐施,捐钱五千文,彭席珍、彭喜柱捐钱一千四百文,刁万年捐钱三千一百文。其余80多位信善均有捐助。同时,高世昭施田一石,彭安淳施田一石。从而解决了云雾寺的香火之资。以上均系住持道刘一嵩管理。嘉庆十五年(1810年),云雾寺由僧问相住持,他矢志苦修,鸠工运土,披星戴月,修建了寺庙周围的围墙,使云雾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嘉庆二十年(1815年),问相又募化众姓,喜得檀越皆相乐从,经始庀材,加修了月台,新造了神龛,重修了百子堂。使云雾寺殿宇巍峨,圣像辉煌。嘉庆二十二年,住持僧问相刻立了《僧问相源流序》碑,记载了他的修行履历。在《修建围墙板壁》碑中,他总结自己修身炼心的气功经验,刻立了《南海白真人金丹歌》词。
云雾寺山门(www.xing528.com)
清道光二年(1821年),问相重新修建了云雾寺山门,全为石质结构,高2米,宽1.5米。门顶部、门额和门柱刻有偈语等文字。其门联刻魏体阳文大字。横额“西天家风禅堂阿弥陀佛”。上下联:“陀罗门启真如出圆觉海中光慧日;灵山会上说真言满舌莲花古文佛。”道光六年(1826年),住持僧问相又撰刻《云雾长庆寺僧问相源流序》,记叙云雾寺宗派系从岩首寺宗派传承而来,属曹洞宗。其碑边刻33字长联,为荆门辖区内所存石刻中最长之联。联云:“闪闪白毫端里,涌出无相实相之金身,具大总持门,若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炎炎舍利光中,普现三千大千之世界,能知真实际,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中。”上联意谓在佛光里有摆脱世俗的真如实相,儒释道三教的信徒都可以从这里得到超度。“白毫”,指佛光。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无相实相”,佛教称造作、虚假之相为“有相”;称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的真如实相为无相实相。下联意谓佛祖舍利光中普现广大世界,所有信徒们要抛掉旧的、创造化育出新的全都在此间可以办到。“舍利”,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相传有宝光。“天地人”,指天界、地界、人界。此联旨在说明“三教合一”的宇宙具有“超度”“造化”三教信徒的至高无上的法力,是信徒由昏沉过度到“觉悟”的桥梁。道光六年,问相还新修了东西楼阁、关帝像、曹王像等。道光十三年十二月(1834年),信善刘世梅、妻唐氏,将近三十无嗣,于嘉庆十八年生子光焕,适遇痘疫之厄,诸医难治,于是焚香叩首,许下佛田五斗,自许之后,其子康复,故于道光十二年施水田五斗于云雾寺,并于十三年刻碑以志。道光三十年(1850年),住持会同四甲,纠合庙首,议定章程,有田四亩者,捐钱一百文。计有18庙259人捐资,经营一月,重修好后殿,于九月立碑以纪此事。
云雾寺嘉庆道光年间的住持问相,道号觉天,系京山人,出家礼度师古佛岩,戒秉于太阳寺法印,岩首寺清修松祖。即能打破泥团,解脱世尘,自朝武当,谒木兰,遇庙焚参,受尽千磨万苦,访名师,求口诀。自武当山得兆,回住此山,苦修苦行,二十余年,道场始成,于是须弥高大,灯灯相续,祖祖相传,所以丛林称盛焉。他本是传洞上第三十七世。但将儒释道于云雾寺融合发展,使此寺庙日益兴旺。
现今,云雾寺遗址处,保存有部分殿宇、围墙,古碑10通,仍有香火祭祀。可惜完整高大的石雕山门于2013年春节之夜被人盗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