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门千佛洞:荆门古胜,千佛洞佛像灵验,品泉清凉

荆门千佛洞:荆门古胜,千佛洞佛像灵验,品泉清凉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千佛洞,位于荆门城区东宝山南面1公里处的金凤山西南坡上。全洞总计有佛像一千尊,故称其洞为千佛洞,又称千佛观音洞。千佛洞的方位是坐西北向东南。千佛洞据说千佛洞观音菩萨十分灵验。后来千佛洞遭兵乱颓毁不堪。1940年日军入侵荆门后,千佛洞更遭毁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破除迷信,千佛洞香火中断,长期闲置。1960年荆门县物资部门利用千佛洞作为存放炸药的仓库。千佛洞西北20米处,有一著名的品泉,终年不涸,清凉甘甜。

荆门千佛洞:荆门古胜,千佛洞佛像灵验,品泉清凉

千佛洞,位于荆门城区东宝山南面1公里处的金凤山西南坡上。这里三面环山,披绿染翠。巨木参天修竹摇曳。泉水潺潺,香烟袅袅。环境十分清幽,誉为佛教圣地。笔者1995年6月4日考察千佛洞,拓下了有关碑文

千佛洞,当然是以洞中的千佛而闻名。起先,洞内的壁和顶上,均用长和宽各0.20米,厚0.103米的五百块青砖叠砌衬护而成。每块青砖的一侧砖厚之面上浮雕二尊坐式佛像,神态庄严,制工精细。洞内神龛供奉着观音菩萨。全洞总计有佛像一千尊,故称其洞为千佛洞,又称千佛观音洞。历史上香火非常兴旺。

千佛洞的方位是坐西北向东南。拱形的洞门高2.10米,宽1.28米,厚0.39米。门框用青石雕凿而成。其石门槛长1.28米,宽0.39米,厚0.16米。石面光滑泛青。洞门外两侧原来嵌有一副10字洞联,联石各高1.40米,宽0.22米。笔者1995年考察时,上联阴刻的10个楷书大字和下联末尾4字犹存,每字长0.12米,宽0.10米,字迹古朴遒劲。其残联文为:“洞开千叶宝莲头头是佛;口口口口口口色色俱空。”此联禅意显见。现在洞石联已不存在,联壁被水泥砂浆糊平。

洞内地面平整,顶部呈拱形。洞深5.50米,宽2.90米,高2.80米。其东侧壁还另外开凿一个小洞。由于战乱和人为的破坏,洞内的佛像砖,早已被撬光,没剩一块。1995年考察时,发现十里牌林场居民房屋的墙体上镶嵌有10多块千佛洞的佛像砖。后来,又发现在千佛洞外的佛殿的山墙上和伙房的墙壁间也嵌有几块残转。现在的洞顶和洞壁,全用水泥石块砌护,原貌全非。神龛上供奉着神像。洞外西侧为佛殿,东侧系方丈、僧侣之室。形成前殿后洞的建筑格局。香火依旧鼎盛。

千佛洞始建于何年无考。据文字记载,重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护理荆门营副府印务中军守府布什汉在《修观音殿碑记》中写道:“荆门东南五里许山名金凤,旧有千佛观音洞焉。林木荫翳,秀色可观,历来久矣。予于丁巳菊月(康熙十六年农历九月)分守兹土,公余游览,惟见观音洞年久倾塌,只存基础。其千佛洞纵可容膝,往来游人无一憩息之地。冷洞寒烟,余心甚为戚戚。”即他深感忧戚不安。于是,捐俸庀材,开辟故址,在洞内建静室三间,装饰宝顶华盖和观音大士金身,并招僧月鉴任住持。又在洞前平整场地,购筑两庑,开设门屏,千佛洞焕然一新。因此,山灵为之响应,“时闻吟啸之声来自东北,达洞而止,经宿不散”。一时衲子云集,香火鼎盛,佛地振兴。

千佛洞

据说千佛洞观音菩萨十分灵验。求福得福,求寿得寿,求子得子。吸引了不少信善乐于施舍,广结良缘。嘉庆十一年(1806年)农历十一月,信士李寿同子李定安、孙李克纯情愿将自置十里牌田产、山场施与千佛洞住持僧真修掌管,恢宏庙貌,兴旺山门。惟冀法祀绵延,永远无涯,则神灵随感益应矣。本年住持真修重修上洞,十二年重修百子堂,十三年重修庄房。并请石匠王大庆刻碑以资纪念。(www.xing528.com)

道光二年(1822年),荆门直隶州正堂郎锦骏捐银五十两,镇守荆门营总府王公捐银一封,徐家福捐银十一两等217人均乐捐助,装塑牛王、韦驮神像,铸洪钟一口。道光六年(1826年)夏,大雨淋漓,佛洞日就倾圮,诸善士又随缘募化重修。刻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张兆熊所撰《福缘善庆碑》文详细地记载了此次重修之事。其文先记述千佛洞的形胜及灵验:“千佛古洞在州治东南四五里之遥,路非孔道,地近偏僻,然创自前朝,重建于明时万历,载在碑志甚悉。越数百年之久,至今日盛而月新焉,诚荆门一胜景也。从来神之有灵也,求福得福,求寿得寿,求子得子。是刹也,由一州而别州别县、由本省而他省,求子者不一而足,求子而得子者更不一而足。神之灵显如是,由是而推之,求福求寿,不既求无不应乎?”接着写经受雨灾及重修过程:“道光丙戌(六年)夏,大雨淋漓,佛洞日就倾圮。诸善士随缘募化,九月兴工,不数月工程告竣。洞之南有百子观音神堂,山势崔嵬,路极陡峻,因为筑石墙数丈。一路神道,俱用青石面平,朝拜者庶无倾跌之患。至若韦驮殿,在观音堂之前。丹房、客堂等处,从前未竟之功,于本年内俱莫不修理完好。”下文写资金来源:“一切费用皆系本庙住持捐资,并未募化分文。所有本庙真修大师与吉鉴、吉洪二大师,自置水田旱田若干石亩,与施主所施之田若干亩,兹当工程告竣之际,俱一一为之详明刊刻于后,俾徒子徒孙得以世守勿替。即或有侵占争夺等弊,观者一目了然,此则真修大师为后世虑至深且远之意也。”这篇碑文由州人舒月中书丹,程桂月镌。又载道光八年(1828年)装修佛像,铸馨一口。道光九年(1829年)修建台殿,置田若干。碑文还记载了道光二十三年千佛洞的僧侣情况:住持僧真修,徒吉鉴、吉洪,孙映元、映登,重孙显法、显堂,元孙灵盛、灵美,来孙英德。此碑文颇具史料价值。

后来千佛洞遭兵乱颓毁不堪。同治二年(1863年),由住持及兆清老和尚、法波师、住持僧映元等叩募四方,重建了观音、文殊、普贤、百子堂。致使福有所归。四年又重修佛洞,佛像,并装韦驮金身。由法波书录的《重建佛洞佛缘韦驮金身碑记》记载说:“庙貌之废兴,地方之盛衰系焉。我千佛洞荆南首观,不十年间兵燹迭经,颓敝极矣。今蒙众善捐资,补葺增辉。非惟神得所依,而人亦略可观览也。因念功德之不昧,爰竭鄙忱而垂石。”光绪十九年(1893年),千佛洞又重修过一次。其碑文除记述修葺外,开篇还描述了千佛洞胜境:“粤稽佛以千称,有佛皆成妙相;洞因佛纪,斯洞应许清幽。是知佛藉洞而庄严,洞凭佛而灵显,而都邑人士莫不往来祈福焉。今兹州城南五里许,有古千佛洞者,鸟鸣泉泻,林茂竹修,诚仙境也。迨创自明季矣。”

民国战乱纷扰,千佛洞逐渐衰落。据传,1927年,千佛洞是荆门城关地区农会会员秘密集会的地方,中共荆门城关党支部书记李明扬曾在洞内召集党员和农会积极分子布署锄奸工作。1940年日军入侵荆门后,千佛洞更遭毁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破除迷信,千佛洞香火中断,长期闲置。1960年荆门县物资部门利用千佛洞作为存放炸药的仓库。后来,洞外的东侧房屋作了农民的羊圈。

千佛洞西北20米处,有一著名的品泉,终年不涸,清凉甘甜。据说,有一荆门州官,亲临其泉品赏后将泉据为己有而专用。后来百姓联名状告此官,经查予以罢免去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荆门县政府办公室供职的许莲生等8人游览千佛洞,煮品甘泉水,命其名为“品泉”,所刻题记之碑现仍完好地立于泉眼旁。

千佛洞遗存有清代《修观音殿碑记》《李寿施田产碑》《福缘善庆碑》《众善同归碑》《粤稽佛以千称碑》和《寂洪老和尚塔文》等碑刻,是研究千佛洞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改革开放后,千佛洞逐步得到恢复和完善。1996年释心觉法师出资在洞南西侧修建了三圣殿,并重新整理佛洞。1997年12月在千佛洞东南新址兴建了千佛禅寺。特别是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为这一佛教圣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古老的千佛洞,灵光焕发,游人依依。既是祈佛之福地,又是休闲之景区,所存之文物也得到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