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门古名胜:古城寺铁钟及铭文保存完好

荆门古名胜:古城寺铁钟及铭文保存完好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城寺,位于沙洋县新城。笔者1998年9月6日考察古城寺,拓下了有关铭文。明代版《荆门州志》卷六载:“古城寺,在沙洋。”古城寺虽然早已毁失,但可喜的是,古城寺的一口古钟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现陈列于荆门市博物馆。古城寺铁钟高1.1米,口径0.9米,顶径0.65米,中围2.3米。古城寺铁钟序文和铭语共174字,叙事精练,文风古朴,来龙去脉,一目了然。对于研究古城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从序文可知,古城寺始建于宋,历史悠久。

荆门古名胜:古城寺铁钟及铭文保存完好

古城寺,位于沙洋县新城。笔者1998年9月6日考察古城寺,拓下了有关铭文。

明代版《荆门州志》卷六载:“古城寺,在沙洋。”清乾隆版《荆门州志》卷九载:“古城寺,在新城。”古城寺虽然早已毁失,但可喜的是,古城寺的一口古钟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现陈列于荆门市博物馆

钟,梵文音译为“犍稚”,是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用金属铸成,大多为铁质。钟有“梵钟”和“唤钟”两种,梵钟即大钟,唤钟即小钟。

古城寺铁钟高1.1米,口径0.9米,顶径0.65米,中围2.3米。钟钮已断残,钟身基本完好。钟分四面,但不分上下层。四个面的间隔间铸为长梯形条格,其格中分次铸竖行楷书阳文大字“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颂词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的佛语。铸文的四面,均为梯形之面,面中铸竖行楷书小字。第一面铸序文、铭语、2名纠首姓名及16名信善之姓名。第二、三面及第四面的前部分铸206名信善之姓名,第四面的后部分铸劝缘纠首2名、住持僧法名及法徒7名、徒孙3名、金火士师徒5名和铸钟之纪年纪月。铸文面均在铁钟的中上部位,铸文中除少部分字迹损坏模糊不清外,大部分文字字迹清晰,可以识读。

古城寺铁钟

序文和铭语共174字,叙事精练,文风古朴,来龙去脉,一目了然。对于研究古城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原文如下:

“荆门之属新城,带汉襟湖。有古城寺,自宋而元而我明,其来旧矣。寺有钟与寺并传,乃以追蠡,竟成虚器焉,铿鍧镗鞳寂如也。万历己亥,住持僧真现复纠募益金付之,冶得□□,千斤有奇,兹可鸣彻一方,永垂不朽。即湘□□□□□,辄易而是传。轩楹□貌、直与俱□□矣。□□宋元以迨今日耶,其有此于斯者,僧得序之。□而□重器也,得无铭!(www.xing528.com)

铭曰:□方有金,应我东土。佛光浩大,嘉□□□。悲之何□,幽冥之府。凡我众生,有叩即溥。□□此钟,以彻汝许。”

从序文可知,古城寺始建于宋,历史悠久。文中的“乃以追蠡”,追,即钟钮。蠡(礼),本指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将要断裂的样子。“以追蠡”,出自《孟子·尽心下》。“铿鍧(轰)”,形容声音洪亮。“镗鞳(榻)”,指钟鼓声。此处意谓原来有洪亮的钟声,现在却寂静下来了。“万历己亥”,即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益金”,益,富裕;益金,意谓募筹到了足够的资金。“僧得序之”,僧,即寺中住持僧真现。此句是作者自语:“我应该为之作序。”

序后的铭语共40字,为四言10句,双句押上声仄韵。铭语中虽然有7个字损坏莫辨,但整个句意还是十分明确的。尤其是结尾句“以彻汝许(钟声一定会通达你的期望之心)”,深情地赞美了钟的作用。

概括起来讲,作者即住持僧真现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古城寺自宋代建后,经历元而到了明代,其寺中的古钟已磨损锈坏。万历二十七年,寺中住持僧真现重新领首募筹了足够的资金,交付冶匠,新铸大钟一口,其重千斤有余。钟声洪亮,响彻一方。真现想,既然将有新钟面寺,恢弘佛法,我得为之作序。同时,这是一件珍贵的法器,不能没有铭语。于是他亲自撰写了序言和铭文,将铸钟的原委及赞语铸于铁钟之上。我们得感佩真现和尚的一番苦心。

再看后面的原文:“纠首方有学、江有渐。方门信女郑、杨氏,方有缘、有志(总计铸信女善男220人姓名略)。劝得纠首丁思惠、张小贵。住持僧真现,徒如智(后6人名略),徒孙性量(后2人名略)。本府金火士王国正、王国用,徒高葵(后2徒名略)。万历己亥岁季春吉旦造。”文中的“纠首方有学、江有渐”,二人当是此次铸钟活动的领头人。“本府”,当为承天府,其时荆门州隶属承天府。“金火士”,当系冶匠。“季春”,农历三月。上述原文使我们对这次铸钟活动的领头人名、冶钟之匠师名和纪年纪月等问题了解得清清楚楚。

如今,我们虽然见不到古城寺和听不到古城寺的钟声了,但其铁钟铭文所记载的荆门佛教史上的一段古老佳话,将永远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