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位于钟祥市龙山报恩寺东测,现已毁。笔者2006年1月7日考察吉祥寺,拓下了有关碑文。
明嘉靖元年《湖广图经志书》卷十载:“吉祥寺,在城东四里。正统初梁庄王建,赐今额。”明万历版《承天府志》卷十七中也有这同样的记载。
清康熙八年《安陆府志》卷四中加了一句“唐为灵济庵”的内容,即:“吉祥寺,在城东三里。唐为灵济庵。明正统初梁庄王建,赐额。内有古松、银杏各二株。”后来康熙四十五年《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一四二中也有这同样的记载。
从上述史料可知,吉祥寺创建于唐,为灵济祖师禅居之所。灵济祖师,即唐僧善信,马祖道一弟子。宝历二年秋抵随州大洪山,赐号“慈忍大师”,院曰“幽济”,后以祈祷有奇验,累加寺号曰“灵济”。故吉祥寺当始建于宝历年号前的长庆年间(821-824年)或更前。
最早认定吉祥寺为唐灵济祖师禅居之所的是明刘渠。刘渠,明钟祥人,字清甫,正德十六年进士,历官至都御史。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刘渠撰有一篇《勅赐吉祥寺重修记》。其文先记叙吉祥寺的创建历史:“释教之行乎中夏久矣,今梵宇禅林遍于海内。然而有遭逢景运,永赖皇恩,如前吉祥寺者,其异数乎!寺在今承天府东之四里,相传昔在唐郢州为洪山临济祖师慈忍灵尊者之庵居也。”记吉祥寺为灵济祖师所创建,刘渠的文章当为之首。接着下文记载明正统八年(1443年)梁庄王重修吉祥寺的情况:“迨乎宋元沦于榛莽。入皇朝,州置安陆。宣德中,仁宗昭皇帝第九子梁庄王封藩于兹,乃访庵遗址,寺始修建,越正统癸亥(正统八年)而工成焉。遂清于英宗睿皇帝勅赐今额及选取庆寿寺僧觉才者来寺住持,而伟然为一大兰若。事具大宗伯毗陵胡公口之记可考也。”可见,宗元时期吉祥寺应是时修时毁以致荒芜。明正统八年(1443年),由梁庄王重修,并请僧觉才住持寺院。“兰若”,指寺院。梵语“阿兰若”的省称。“大宗伯毗陵胡公口之记”,史料无载。“大宗伯”,宋明清礼部尚书的别称。“毗陵”,即毗陵郡,原治所在丹徒县,后徒治毗陵县,即今江苏常州市。“胡公口”,无考。后文记叙兴王朱佑杬及蒋氏关注吉祥寺之事:“弘治甲寅(弘治七年),恭遇睿宗献皇帝肇基兴国,赐帑金修葺是寺,为焚修祝厘之所。继恭逢慈孝献皇后命返寺庄田凡二百九十亩,又寄给寺僧佃种,为焚修瞻养之资。恩至渥焉。”从而知道弘治七年(1494年)兴王赐金修葺过吉祥寺,后蒋氏又拔庄田二百九十亩为寺僧佃种,以解决焚修和瞻养之资。文章进而记述嘉靖皇帝给吉祥寺赐田免租并授“铜记”,由僧录司左觉义主持寺事:“正德辛巳(正德十六年),恭遇我皇上膺天眷命入承大统,君临万方。维念慈龙山旧邸二圣陵寑安灵于前,为亿万年皇业根本之地。是以兴都天府典制增崇,銮舆大狩,霈泽覃布,比古汤沐,神人胥庆焉。故虽是佛寺,亦轸宸衷初。辛巳冬(正德十六年),上既可内监守臣之奏,赐田免租为寺僧常住之业。越嘉靖乙末(嘉靖十四年)春,上复可礼部之请,如寺僧圆珠者所陈,摄僧录司左觉义铸铜记授之,俾主持寺事。皇恩昭乘,永赖勿斁(终止)。诚创见之异数也。”下文专记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至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吉祥寺的经过:“先是寺久弗葺,栋朽桷摧,墙颓磩圮,彩章黯昧,弗称瞻养。维时司礼监营监印太监龙山黄公,锦衣卫掌卫事后府左都督东湖陆公炳,守备湖广承天等处内宫太监西河张公方咸慨焉兴感而议新之曰:‘惟我辈皆先后供事旧邸者,于兹寺也追惟二圣遗庥,只承皇上德意,盍亟图之。’遂各捐俸金若干镒以重修焉。乃庀材程役,始作于丁巳(嘉靖三十六年)仲春,越戊午年(嘉靖三十七年)季冬而工告成。凡像设、殿宇、堂庑、门垣之类,罔不完旧增新而轮奂之美,庄严之妙,庄焉丽焉,为旧邸巨观矣!于是龙山公塈诸公咸喜焉,谓:‘宜勒贞珉,章视久远。’西河公谓:‘渠郡人也,征记之。’渠弗获辞,乃撮述其事而扬言,曰:“猗欤!余稔观吉祥寺之胜,郢山东蟠,汉江西绕,襟抱回合,灵秀攸钟,高僧卓锡,宗藩创宇,然又未足以当其应也,必蓄久而昌。至于今遭逢异数,非偶然者矣。自京师至外郡,凡取录佛寺,皆以为天子祝厘,为佛一大事。盖令甲所载,典之宗伯,达之天子,我皇朝所以建置之意固有在也。今诸公致愿力于吉祥者,其重为旧邸一大佛事□乎。赞口感通导天景,贶以永妥二圣在天之灵,以翊赞我皇上万寿,天保大一统海内雍熙之治,延亿万年宗社灵长之祚。而诸公忠爱之忱,亦于是伸矣,以俟来者,其勿替引之云。”此文极具史料价值。
明代时期,吉祥寺内存有永乐十四年(1416年)所铸的铁钟,重五百斤,钟上铸有荆岑上泉寺僧性源所作的铭文及龙山庵优婆塞(在家的信徒)郝菩海所题的偈语。可能铸钟的资金由上泉寺资助(据民国二十二年刊印《钟祥金石考》卷一载)。
笔者在实地考察中,发现了一尊石础,高0.45米,径0.66米,上中部呈鼓形。中部阴刻楷书13行,满行5字,记叙信土施予吉祥寺大雄宝殿一尊莲石坐之事。原文为:“承天府大东门内居住信士邓郧同缘何氏,男邓锡、邓漳喜舍太子一尊莲石坐,吉祥寺大雄宝殿永远供养。万历六年季春。住持僧灵满,钦锡僧录司左觉同录。”此刻文提供了三点信息。一是万历六年(1578年)吉祥寺重修了大雄宝殿。二是此时的住持僧为灵满。三是钦锡的僧录司负责人仍称左觉。可见当时吉祥寺的地位特别显耀。
在清代,吉祥寺曾有几次修缮。雍正初年,因天王殿遭遇火灾,由当地义士樊龙光捐资兴工重建天王殿。乾隆六年版《钟祥县志》卷一载:“雍正初年,天王殿回禄(火灾),义民樊龙光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因吉祥寺年久失修而毁坏,于是全邑之人纷纷捐资重修吉祥寺。乾隆六十版《钟祥县志》卷六载:“乾隆三十年,阖邑捐修(吉祥寺)。”后来,吉祥寺亦渐渐倾圮,至道光年间,钟祥县令陈肖仪又筹资动工重新修建了吉祥寺。同治版《钟祥县志》卷五载:“乾隆三十年阖邑捐修,后亦渐就倾圮,旁有萧公祠,道光年间,县令陈肖仪复重建焉。”
据民国二十六年版《钟祥县志》卷四载,吉祥寺,“今亦倾圮不堪矣”。可见,吉祥寺当毁于民国末年。
笔者在实地考察中,发现了一块刻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明忠烈钟祥邑侯萧公死处》碑,高1.26米,宽0.8米,厚0.15米。碑上部线刻双鹤朝阳图案。中部竖行阴刻大楷书“明忠烈钟祥邑侯萧公死节处”12字,碑文云:“公讳汉字云涛号象石,江西南丰人,以丁丑(崇祯十年)进士令钟祥,卓异为三楚最。会癸未(崇祯十六年)元旦城陷,公抗节不屈,系公吉祥官舍,百端曲诱,公益愤激,勺水不入口者七日,竟以一死自靖,慷慨从容,无遗憾焉。门人夏明允等治具周敛,葬诸官舍。后岁月已深,幸乙未(顺治十三年)冬,汉阳司理邹公祖讳皋,与公同谱籍,临巡驻郢,得寻公墓,亟为扶榇,旋乡忠臣义友并足千古。复蒙按台张大公祖按郢采风者,录忠节疏入名宦,俾公配飨万祀。维绅衿子民念不能忘,爰勒贞珉于道旁,而属亮述其梗慨云。若夫传记典核,则有青史名公之钜笔在。郡举人吕承亮撰文,门人夏启昇督镌。明忠烈钟祥邑侯萧公死节处。(左刻乡官、举人和廪膳附生员人名从略)。皇清顺治十三年岁次丙申夏五月吉旦立石。”(www.xing528.com)
因钟祥县令萧汉于城陷后,抗节不屈。“系公于吉祥官舍,百端曲诱,公益愤激,勺水不入口者七日,竞以一死自靖,慷慨从容,无遗憾焉。”可知萧汉与吉祥寺有特殊的关系。此碑又原立于吉祥寺前道旁。同时,此碑纪年为“顺治十三年”,纠正了民国版《钟祥县志》卷十五中所记“顺治十五年”之误。故录此碑文入篇。
吉祥寺留下了不少诗人的足迹和诗篇。唐代诗人白居易游历吉祥寺,写下了《吉祥寺见钱侍郎题名》五言绝句:“云雨三年别,风波万里行。秋心正萧索,况见故人名。”中华书局出版的《白居易诗集校注》卷二十中载有此诗。其注中云,朱金城《笺》:“作于长庆二年(822年),长安至杭州途中。”又吉祥寺:《嘉庆重修一统志》安陆府:“吉祥寺,在钟祥县东三里,即唐灵济庵。”又钱徽,《旧唐书·穆宗纪》:“(长庆元年四月),贬礼部侍郎钱徽为江州刺史。”徽因进士复试之事被贬。其诗首句说两人志虽同道,但因故历程相异而分别了很久。第二句除了言仕途上的小风波之外,实际说钱徽贬江州经水路而至,而我也是乘汉江水路向东而行,到郢州登岸游历吉祥寺。后两句意谓,正当我心萧然冷落的时候,看到了老朋友的题名,又勾起了我的思念之情。全诗明白晓畅,情随景生,含意深刻。
王越有两首诗,一首为《吉祥寺》七绝诗:“石鼎烟消午漏迟,闲情偏与静相宜。老僧斜枕松根卧,云去云来总不知。”此诗佳在下联,呈现一幅老僧卧松图。画的背景是闲与静。诗的起承转合中,其转尤为转得颇妙。一首为《小憩吉祥寺》七律诗:“石城门外好风光,小憩禅林酒一觞。天地有情容我老,江山无语笑人忙。草含南浦诗中意,梅带西湖画里香。抚景欲吟吟不得,晚云拖雨送斜阳。”诗的中间两联写得很漂亮。颔联以“有情”和“无语”对比,阐释一种带有哲理的人生境界;颈联则以“诗意”和“画香”相映,描绘出两类声香动人的佳景。实在是幽雅极了。王越(1426—1498),字世昌,河南浚县人。景泰二年进士。世称文武奇才。成化十八年谪戍湖广安陆州。后被洗冤,复职左都御史。
严嵩《吉祥寺》五律诗:“嶂巘何盘郁,林泽亦芊绵。鹫峰衔殿阁,珠树倚风频。此地逢昌运,先皇有赐田。永戴尧天日,流辉照法筵。”此诗前面两联写寺景,后两联颂皇恩。结构落入俗套,显得生硬呆板。
皇甫汸《结客过吉祥寺》五律诗:“落日帝城隈,摩霄梵宇开。黄金留福地,白玉接仙台。共有参禅意,能无并马来。坐令虚室里,会见吉祥回。”此诗构思一般,意境缺乏亮点。
钟恮《吉祥寺松下夜歌和友夏》七古诗:“报国松胜灵谷松,拳奇屈曲如巫峰。物神往往失本形,盖影涛声皆已庸。苟不贵形直取意,今见此松貌亦恭。是时宜月特不月,有意幻昧其声容。一枝每具一丘壑,风泉蓄泄如未落,以此仿像报国松,辟置盆石当五岳。”全诗写松,不贵其形,更重其神(丘壑)。为什么以报国寺之松为标杆?待考。钟恮,初名恬,字叔静,景陵(今天门)人,钟惺之弟。友夏,即景陵人谭元春,字友夏,与钟惺同创竟陵体。
清胡作柄《吉祥寺望月》七绝诗:“故里清宵月上时,禅关独我鬓如丝。僧家共说清光好,也向清光坐不移。”望月吟月,句句写月。可贵。但重用三个“清”字,显得词语贫乏。
民国黄志钧《同拔贡张小园王立青章华甫游吉祥寺二首》绝句诗:“古刹清幽号吉祥,庄严佛座倍徬徨。转看园圃荒凉甚,不见当年数百桑。”“禅房清寂静无庞,花木幽深兴味长。方丈云公传佛学,梵音法语暮山苍。”第一首诗叹息吉祥寺园圃的荒凉。“数百桑”,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钟祥蚕桑公司植桑树两百株于吉祥寺园圃。第二首诗特写在幽深的花木中,方丈云峰禅师讲佛直到傍晚才停息。从诗句可见吉祥寺在民国后期仍香火旺盛。黄志均,名毓湘,号稷丞。钟祥人,生于清光绪四年。信佛教,精中医。民国时期曾任国民党钟祥县党部部长,湖北省国医馆馆长和中央国医编审委员。著有《听奕楼诗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