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寺,又名龙泉寺,位于京山县钱场镇刘岭村湖山上,始建于唐。笔者2012年4月15日考察湖山寺,拓下了有关碑文。
湖山海拔293米,南北走向,青秀独耸,横亘京邑南天。其山怪石嶙峋,峭拔多姿。山顶之湖山寺早已不存,从现存遗址看,由南至北有三层逐级提升的平台,第三层平台最北端建有一座三间结构的佛堂,系现代村民所修,面宽14.3米,进深8.2米,山墙高4米。系法号“果树”的老尼朱从英修行礼佛之处,她在此居住已达二十多年,使古庙遗址的香火重新旺盛起来。在佛堂南侧场地上有一条石门槛,长1.42米,连门斗石宽0.3米,厚0.2米,系古寺所遗之物。现在,山上山下遗存有湖山寺的古碑8通,和尚石塔3座,为研究湖山寺历史提供了实物文字依据。
清光绪版《京山县志》卷二十二载:“湖山寺,即龙泉寺,在县南三十里,明正统中建。李大泌题僧募经云:‘县三十里而近有湖山,俯视竟陵诸湖,如在杖履下,而龙泉寺冠之,云物时相易,登高望远为最胜。’寺自灵济师始。”县志上述之记,是前后矛盾的,前面记为“明正统中建”,末尾则记为“寺自灵济师始”。灵济师即是唐灵济祖师。
刻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的《大湖山龙泉禅寺之记》云:“尝谓大湖山实乃胜水名山。第一之峰钟山水之秀气,高出万山。自唐灵济祖师开创,作庐安神。元末兵燹之后,历有年矣。大明宣德二年(1427年),有师圆因重复开基,后于正统年间有师继明、徒祖贤等重修前后佛殿,东西两廊、僧房、斋堂。于成化二十年修造观音。所谓灯灯相续,祖祖传芳。”从记载可知,湖山寺为唐灵济祖师开山,明宣德二年和成化二十年两次均为重修。灵济祖师,即唐僧善信,南昌张氏子,马祖道一弟子。宝历二年(826年)居随州大洪山。大和年间朝廷赐其法号“慈忍大师”,后又赐寺名号为“灵济禅院”。故人们称其为灵济祖师。
立于山下的清道光八年(1828年)的《海公不朽塔》文,记载了湖山寺圆寂先师二十八代传人法广和尚的事迹。法广俗姓裴氏,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拜明初法师为徒。苦忠诗书,酷爱经史,三更未息,五更犹勤。认为释家讲正定,道家讲专一,儒家讲修养纯一。故三教原归于一理。护庙得法,大振宗风。圆寂于道光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享年65岁。立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净公长春塔》文,记载了湖山寺临济正宗三十六世传人净空法师的功德。俗姓顾氏,幼习诗书,英才出众。壮游海宇,削发湖山。颇精中医,号称国手。法说菩提,振兴庙宇。普济众生,其功大矣。
清同治七年(1868年),首士曾士友等捐资修造化钱炉一座,住持僧觉尚和其同结良缘,捐资重修寺庙。
湖山寺遗址
光绪元年(1875年),首士周万高和住持僧真道刻立了《湖山寺古刹》碑,记载了湖山寺的历史,具有史料价值。碑文云:“湖山寺古刹也,自唐宋创建以来,遗迹流传,嘉名累锡。始创名为金鸡庵,继则号龙泉寺,而今之所谓湖山寺,良以风波层峦南北,掬锦绣之毓也,靡穷灵之钟也。无暨聿稽其盛,飞来则有怪石,自至则有奇钟。马蹄之迹如昨,祖师之洞常空。沟传以一时出银水,池设以三口惟洗脚。以故阅东阅西,则又有白龙乌龙焉。种种佳致,夫复何穷慨念。时势迭更,运会递嬗。”可见,寺名三易,名胜众多。后文则记述修寨防匪之事。
飞来石(www.xing528.com)
光绪七年(1881年),邑人曾昭孔所撰的《重修佛殿碑记》颇富文采:“楼阁玲珑,东海有蓬莱之境焉;云霞璀璨,西方有灵鹫之峰焉。是皆耳闻,匪为目见。若吾乡湖山者,高撑霄汉,前俯风波,八景宏开,万民瞻仰。虽不得毗连嵩岳,亦足以镇压京天。”此为先写山之气势。继而写寺的历史与主要景观:“是寺也,创自前明中叶,成于正统年间,募构者两僧继明、继照,抪施者四姓武、周、裴、董。飞阁流丹,灵气挟洪钟而至;层峦耸翠,仙人驾巨石而来。昔者三殿未灾,一尘不染,苍松蔽日,蔚柏干霄。湖光远浥于峰头,岚气朝浮于洞口。月照龙池,映禅心而俱净;云深鸟道,绕佛骨以生寒。嘻!何其壮哉!”文中说寺“创自明中叶,成于正统年间”,系没看到明成化碑文所致之误。寺始建于唐是已定论的。下文写农民起义,战火致使寺庙毁:“无何赤县殃生,红巾贼起,村舍付之一炬,焚宫毁于片时。天花坠地齐化劫灰,贝叶谈经难逢法雨。啼明月于三更,寒鸦惆怅;悲凄风于四壁,老鹤鸢飞。此咸丰甲寅(四年)岁事吁,又何其惨也。”接着写初构大堂后因山顶建寨而来不及重建恢复的经过:“厥后,予等惓念陈迹,同僧福晓粗构大堂,方期陆续而恢复。讵料同治丙寅(五年),居民避乱,又因石垣作寨,致使神座被焚。于斯之时,或谓天心既厌,人工难以复兴;或谓古寺就湮,今日无客再理。是所不然,且夫平陂者世之运,盛衰者物之机。世苟易陂而为平,物可转衰而为盛。彼草阁竹楼,尚冀文人嗣缉;岂香龕宝刹,不教檀越重修?”继而写同修功德:“以故国祚中兴,人心复古。前有裴君炳臣输丹同修后殿,今得桂君云親,吐赤倡起中宫。是虽为胜地兴壮观,而要皆神灵所默牗。日月垂光,结楼与斗枢同运;林峦再秀,开门则霞彩交辉。”末尾写撰记文及感慨:“事既竣,宜书以记之。予思类鸠工庀材则有哲匠,予等不敢专功;倾囊捐义则有同缘,予等不敢专德。惟冀河清海晏,上恬下熙。弓声静而朱雁时来,剑影沈而白虹不出,直使庙貌日新,永壮声灵于阙北;神光电照,长留呵护于城南。予之私衰也,愿以白四方,愿以诏万世。”
又“重修佛殿落成诗以纪之 用从前陆和尚韵:
扫却浮云见碧天,梵堂重起有香烟。仙踪不改三层旧,石寨翻新二道圆。翠咏檐牙吞古木,丹流殿阁到湖船。门前八景留心玩,切莫思思爱执鞭。
一陟灵峰别有天,朝浮岚气晚流烟。松间老鹤磐枝曲,井底虬龙抱水圆。山翠环生侵鸟道,湖光远映数渔船。洪钟巨石何年至?欲到秦廷问古鞭。邑人曾昭孔题附。大清光绪七年岁次辛巳仲秋谷旦,施主同僧尊道立。”
康熙八年(1669年),湖山寺内立有规范寺院的条规若干,后因战乱而毁烬。时值光绪九年十二月(1884年),由监生裴必鼎、生员周应南、武锡九、董会昌等四姓首人倡议,住持僧达嵩重立《条规碑》:“条碑。一、地方建修庙宇必置田山,原为供佛计,住持僧不得无故私废。废者逐。二、住持僧须要恪守清规,晨夕课诵,不可聚赌、酗酒,无故下山泛游。犯者逐。三、查礼部一条,和尚至四十岁方许收徒,继先晓明山主,然后披剃。违者不准住持此庙。今议定单传并不许收四姓之子弟为僧。四、佛门以清静为尚,倘非朝谒会期,不许妇女在庙淹留。五、松栗树或五年三年一柯修,不得无故擅伐,如有砍伐,必须晓明山主。六、每年冬季,住持僧须邀动山主共核一年出入多寡,完善后,除岁修银三两整以备补葺。七、礼佛重地,前后殿内不准污秽之徒容藏。八、佛门重地,山下人不得无故入庙滋挠,倘有四姓无知之徒,妄称山主,肆行无忌,许住持僧投明董正山主,以行惩治。”此碑具宗教史料价值。
民国十九年(1930年),贺龙曾率红军进驻京南一带。有总首士裴位臣等刻碑称为“赤匪贺寇”。这是当时反动势力对红军的污称,裴氏等应时而称之。碑文云:“湖山为吾邑南乡之名山,庙宇佛像为吾乡人民之瞻仰。庙宇兴隆,国家亦治,人民亦安。是以前清同治,红巾贼起,毁坏佛像庙宇,幸神力感动,有人建修。至民国十九年冬,赤匪贺寇毁坏佛像庙宇,‘共’字为派,共产业,共子女。千古劫乱,于斯为大。是则庙宇佛像之兴衰,有关国家之治乱,人民之安危。幸天佑下民,殄灭赤寇。余等不忍庙宇佛像久坏,故于是年春,鸣锣击铎,募化建修,三殿佛像庙宇,未一月告竣。耗消四千八百串,非神力暗助,有如是之速乎?是为序。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三月立。”
清易镜清游历龙泉寺后撰有《龙泉寺二首》:“绝顶登临眼界宽,吾乡第一好峰峦。千重云巘开生面,百里湖天入大观。打帽林花经雨亸,扑襟松翠袭人寒。徘徊未觉斜阳杳,顿涌当空白玉盘。”“本是毗庐古道场,旃檀犹带雨花香。钟鱼响接诸天近,松桧影摇大地凉。老衲穿云迎客辔,游人题句满僧房。庐山倘得香山住,为筑炉峰旧草堂。”“香山”,此指白居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