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团山寺:荆门古名胜,百年建筑复原

团山寺:荆门古名胜,百年建筑复原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团山寺因团山而得名。当是此时驻锡团山寺。团山寺宗派属临济正宗,代有高僧住持。原存于团山寺遗址,现存兴庙村村部场地。碑文提供的信息是,通慧对团山寺的基本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将团山寺破坏殆尽,放火焚烧三天三夜,宏大的建筑毁于一旦,上下寺院沦为一片废墟。2010年北山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把恢复重建团山寺纳入《北山红色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

团山寺:荆门古名胜,百年建筑复原

团山寺,位于东宝区子陵铺镇兴庙村3组的团山,笔者2006年6月25日考察团山寺,拓下了有关碑文

团山寺因团山而得名。团山海拔226米,山顶呈圆形平地,面积6亩多。远远望去,团团圆圆,故名团山。团山其形恰似一只神龟坐北面南,龟头、龟尾和四肢都十分显眼逼真,使得团山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满山树木苍翠,修竹成林;山麓溪水潺潺,风景宜人;南有南神泉,北有九龙潭,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明代版《荆门州志》卷六载:“团山寺在州北五十里。”从碑文可知,团山寺始建于唐初贞观年间(627—649年)。相传灵济祖师曾驻锡于此。灵济祖师即唐僧善信。南昌张氏子,马祖道一弟子。宝历二年居随州大洪山。当是此时驻锡团山寺。继唐之后,宋、元、明、清均有续修,规模宏大,计有山门、前殿、大雄宝殿、后殿,以及三皇殿和百子堂等大小建筑30余间。山顶建上院,南麓建下院。清嘉庆初又在山顶修建了周长380米的团山寨。历代香火旺盛,为荆门州北名寺之一。

团山寺宗派属临济正宗,代有高僧住持。清乾隆年间住持僧有心惇,嘉庆年间有昭全,道光年间有普明,咸丰年间有通慧,光绪年间有广道、本宏等,他们弘扬佛法,振兴寺庙,辉煌佛像,使团山寺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

团山寺

明代重修团山寺时,有信士李万林同妻郑氏大捐资助修大殿。在遗存的明代殿柱石础上刻有铭文。石础直径0.48米,高0.32米,上圆下方,一对,青石质。原存于团山寺遗址,现存兴庙村村部场地。其铭文云:“维大明国湖广道安陆府荆门州安西乡长春村长滩河石家庄土地分下居住,奉佛喜舍,信士李万林同妻郑氏大良缘吉旦。”

清乾隆五年(1704年),首士胡天荣领衔倡捐,60余人踊跃解囊,重修了三皇殿。殿宇竣工后,众信刻立石碑以资纪念。碑高0.4米,宽0.5米,厚0.1米。碑正文楷书6行,记叙重修三皇殿之事:“湖广安陆府荆门州水西乡红花村团山寺重修三皇殿,补整百子堂东厢,因工程浩大,独力难持,只得募化山、施二主及十方众姓,各捐资财。告竣之日,照名刊刻,永垂不朽矣。胡天荣六百文(后刻60余人姓名及捐资金额从略)。大清乾隆五年仲冬月吉旦。”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团山寺住持心惇,首人熊荣友筹资重修正殿,并立碑刊行。碑高0.35米,宽0.72米,厚0.16米。碑额横列阴刻大楷书“重修正殿碑记”6字,碑文云:“团山寺僧募化四方,筹资重修正殿,规模宏大,佛像辉煌,今日竣工,制刻芳名以彰其功德,永垂不朽云尔。当代住持僧心惇,首人熊荣友(计刻50余人姓名及捐资金额从略)。大清乾隆四十六年孟冬月吉旦立。”(www.xing528.com)

刻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仲春月的《普明大和尚墓碑文》,记载了普明和尚的生平。碑高0.9米,宽0.4米,厚0.14米。碑文曰:“恩师原姓向,石桥驿东白羊垱人也。生于乾隆丁亥年(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子时,后落发于团山寺。平生好静养,课诵之余,诗酒为乐。于道光十三年三月十七日酉时圆寂,享年六十七岁,改葬于寺西南山下,扦作丙山壬向(坐南朝北),落穴为茔。圆寂恩师上普下明字安大和尚之墓。徒通慧,侄通秘、通先、通云,孙心达、心明、心然,重孙源茂、源清、源林、源澄。”从碑文可知,普明和尚个性特别,他好安静地修练,课诵之余,以诗酒为乐。是一位颇有文化修养又不拘常套的高僧。

咸丰十一年(1861年),普明大和尚的弟子通慧也功满圆寂。其墓联云:“磨砖知得道;飞锡喜凌空。”高度评价通慧和尚刻苦修炼而悟到佛的真谛;飞锡出游犹喜登峰凌云,虚心向佛界高僧学习请教。其师好静养,其徒喜远游。各具特性。其生平为:师命系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岁二月初五辰时生于李家庄杜家巷杜姓人也,于嘉庆十七年至团山寺削发礼佛。粉饰庙堂,看来俊美;装修神像,望去辉煌。兼之创制铸造,以垂后世,可谓不负“住持”二字者矣。不意咸丰九年六月十九日辰时,竟草草有一而卒,择取二十二日还山,扦作癸山丁向兼丑未(坐北偏东,向南偏西)落穴为茔。弟通先、通密、通云,徒心空、心达、心明,侄徒心成、心然,徒孙源清、源洁。俗侄杜祚秀,俗孙杜永松、永桂,重孙杜成口。”碑文提供的信息是,通慧对团山寺的基本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唐兴以来旧有团山寺》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系笔者在团山脚下一小渠道上发现的,碑高0.95米,宽0.56米,厚0.16米。碑文为:“唐兴以来旧有团山寺焉,为主为创为建,碑志历历可考。创建时所留香火田三石六斗由来远矣。迄国朝而好善乐施者众,有熊与胡、杜之田以及通慧与广道禅师所置之田,共增五石,而规模渐起,庙貌为之一新焉。无如年远碣残,众姓价买孙祥田之碑,前之住持失守,已经碎坏。生等彰善为怀,何甘汨没,爰举其碑而重镌之,且并三姓各施之数而合镌之备列于石,以志不朽云。众施功德一石二斗,熊烈一石一斗,胡春山三斗,胡正伦七斗,杜国祥四斗,通慧禅师买田七斗,广道禅师买田六斗。凭绅耆文生陶楚杰、赵清辉、叶庆登、张登云,职员严俊卿、高东山、严化南、严宅卿、骆应龙、艾焕奎。住持僧本宏,石匠王大秀。大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朔日立。”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1907年),广道老和尚的墓碑文刻立于寺之东麓。碑高1.1米,宽0.52米,厚0.15米。碑额横列阴刻大楷书“临济正宗”4字,碑文中部刻墓主广道和尚名,上、下款刻法弟子名及纪年。碑文简略:“大徒续传,孙本根、本柱,重孙觉路。二徒续全。三徒续澄,孙本槐、本宽,重孙觉真。圆寂恩师上广下道老和尚之墓。二房师道上广下西,徒侄续明、续连,侄孙本善、本良、本空、本仑,重孙觉生、觉科。三房师弟上广下慈,侄续典,侄孙本丰。皇清光绪三十二年季冬月吉旦立。”

时至民国,战乱频繁,团山寺逐渐衰落。山顶上院荒芜,南麓下院改办成了学校,荆门、钟祥两县学生几百人就读于此,书声传遍山野。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将团山寺破坏殆尽,放火焚烧三天三夜,宏大的建筑毁于一旦,上下寺院沦为一片废墟。

2010年北山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把恢复重建团山寺纳入《北山红色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为了撰好申报材料,其公司找笔者索要团山寺有关史料,笔者将《团山寺简介》文稿和6篇碑刻原文、拓片照片交给了公司的杨本海同志。2013年1月,经东宝区宗教部门报省宗教局批准恢复重建团山寺,9月8日(农历八月初四)在团山寺遗址处举行了重建奠基典礼仪式。能仁法师住持团山寺。2014年7月13日,团山寺举行大雄宝殿上梁法会。笔者撰书大殿内正面柱联一副:“灵山壮丽,神显龙蟠,古刹重辉开圣境;宝殿嵯峨,音圆法演,慈光普照指迷津。”随着团山寺的重建,将成为北山红色旅游区重要人文旅游景点,传承了本土历史文化,为北山革命老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信教群众创造了一处良好的宗教活动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