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潭,位于荆门城西雨山之麓。宋时即为天旱祷雨处。原潭之面积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皂当公路时,其路基填平了大半潭面,现与海会沟之水渠相连,潭面的形状已不复存在。笔者1995年5月20日考察白龙潭,并对有关石刻文字进行了拓片。
清乾隆版《荆门州志·古迹·霖苍甘雨》载:“霖苍观又名白龙观,在州西北三里白龙山上。山前有峰稍低,曰雨山。下有潭,亦名曰白龙。相传有白龙出潭内,旱则为霖雨以济苍生,霖苍观名于此。又每欲雨,必白龙山先出云,云垂雨山,则大雨立降。每祷雨,皆遥拜潭下,靡弗应焉。”此文是从山脉相连上交待白龙潭名的来历和功能。
又乾隆版《荆门州志·古迹·白龙堂》载:“白龙堂,城西里许,在雨山麓。宋学士朱震曰:蒙山北有池,曰‘天井’,潭下有窦,泓澄(水清)不竭,素漪(白色水波)云浮。潭有寒亭。方山华题诗一绝,见《文艺志》。遇旱以虎脑骨掷潭内祷雨辄验。州牧舒成龙屡祷屡应,因于山上建甘雨亭,又题‘白龙神潭’四字,镌石壁上。”所谓白龙堂,为祭祀龙神称亭为堂。宋代时,此潭就已成为祷雨之圣地。清舒成龙继此习俗,屡祷屡应,并题“白龙神潭”于山壁。此摩崖题刻刻于山壁之潭面处,刻面高1.6米,宽1.1米。上款阴刻中楷书“州牧舒成龙题”1行6字,其字凿刻很浅,现已漫漶。中部竖行阴刻大楷书“白龙神潭”1行4字,每字0.4米见方。下款阴刻中楷书“督修粮捕厅萧公式汤”1行9字。从题款可知,知州舒成龙题写了“白龙神潭”4个大字后,交由时任粮捕厅的萧式汤督办镌刻,其时间为乾隆十九年(1754年)。
白龙神潭碑(www.xing528.com)
明人方华山有一首七绝《白龙潭侧有寒亭》诗:“朔风凛凛雪漫漫,未是寒亭分外寒。六月火云天不雨,请君来此倚栏干。”这是明人间接地写白龙潭祷雨之事。清人宋友兰《咏白龙潭》诗:“神物飞何所,澄宏水一潭。有时虔应祷,霏雨自分甘。鳞屋虚翻影,晴天漾蔚蓝。灵泉知有本,引脉到山南。”诗中描写白龙潭“应祷霏雨”和“鳞屋晴天”的两种状况,极赞白龙潭灵泉的功劳。
在白龙潭石刻的上方岩壁上,还有一处摩崖石刻隐蔽在山壁的杂树林中,这就是刻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云行雨施》题刻。此题刻记叙了荆门知州天津人徐嘉禾率同僚于白龙潭虔诚祷雨应验后所刻题记之事。其刻面高0.7米,宽1.4米。上部自左至右横列阴刻大楷书“云行雨施”4字,每字0.3米见方。下部竖行阴刻中楷书25行,满行4字,计98字。其记云:“光绪戊戌(二十四年)季夏,天久不雨,田苗将槁(干枯),三农望泽孔急。白龙潭灵应素著,乃与同僚虔诚步祷,水注于瓶,即见云气冉冉从岫(峰峦)中出,须臾密布空际,奉水至城隍庙,行礼甫毕,甘霖普沛,秉遗穗滞,转歉为丰,神之惠也,民之福也,爰泐石以记其事。天津徐嘉禾书。”“云行雨施”,喻广施恩泽。“泐”,通“勒”,铭刻。此记文具有史料价值。可知,封建时期的地方官员,是把“三农”作为根本大事来抓的,祷雨求丰收当时视为其重要的职责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