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乐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1.重视吐字的清晰
在声乐演唱方面,字音是表达歌曲内容和思想感情最主要的方式。歌唱比器乐更加有利于表达感情,这主要是因为歌词起了决定性作用。有些学生在歌唱时为了能使声音保持得所谓圆润丰满,只追求声音,往往忽视吐字的清晰,只有“声”而没有“字”。吐字不清,意义就不明,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母音清晰地发出,因为有了清晰的母音才能有清楚的咬字与吐字,在咬字时将声母念准,做出混合共鸣的声音效果。这样就能做到既有字又有声,像平时说话一样清楚,只有把字念清楚了别人才知道你在唱些什么。
但是,有些方言与普通话的读音差别较大,这就给声乐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遇到方言吐字不清的情况时,不能含糊,一定要停下来,先让学生朗诵歌词,反复练习,直到读音正确,才能继续唱歌。这样严格的要求,才能引起学生重视,解决读音错误和吐字不清的问题。
2.获得最佳的共鸣
在声乐教学中,纠正调节学生声音的同时,也是在调节共鸣的过程。声乐教学的声音共鸣,要求是混合共鸣,即头腔、鼻腔、咽腔和胸腔共同发出的音响。从一个学生声乐学习刚开始起步时,就要开始调节其共鸣。声乐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无论是头声还是胸声都要唱得十分清晰,切不可将声音集中在单独的一点形成共鸣。如果过多的声音集中在鼻腔,就会形成鼻音太重的毛病,影响泛音的形成,造成局部音响;而过分强调胸腔共鸣,则会给人以“挤”“压”“坐”的感觉。要在自然的声音状态下,从哼鸣的练习中,循序渐进地寻找头声的感觉。
调节共鸣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那些人为的短时间做出的假象共鸣,必然会影响以后学习声乐的进度。
3.正确的呼吸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是声音的支柱,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的呼吸。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地强调呼吸,这样会让有些学生不知所措,只想着呼吸,误认为吸的气越多越好,呼的时间越长越好,但在发声时却唱了没有几拍气就没了。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吸气力量的压力越大,呼气力量的反抗力量就越强,在吸气以及保持气息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保持,而没有让气息自然地流动出来,反而会造成僵化的保持。虽然这样吸入了足够的气息,但在歌唱的时候却派不上用场。这种气息就是再多也没有用,只能引起身体肌肉越来越紧张,从而引起整个发声器官的紧张、僵硬,使声乐学习不能顺利进行。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内容、旋律、节奏以及感情的需要,灵活地控制空气的吸入、贮存和呼出,这样就会轻松自如,而不会感到气不够用。
在歌唱时,要始终保持两肋的张力,收缩小腹,保持呼吸支点的稳定性,同时臀部收紧。这样做的目的是锻炼腹部肌肉的收缩机能,使气息稳定而不僵化,形成一种对抗和支持的功能。此外,还应该进行深呼吸训练,使贮存的气足够多,力求自然,才能持久。还要做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慢呼、慢吸快呼的训练,训练控制气息的灵活性,以满足歌唱时的多种需要。
4.强调歌唱的情感
声乐艺术是一门集音响学和情感学于一体的艺术学科。声乐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发声技巧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感受力与表现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在声乐演唱中,情感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声音是传情的手段,是为情感服务的。教师在训练学生演唱技巧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培养,并强调音响和情感的结合,要求学生用心聆听和歌唱,诱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三个领域,即认识、技能和情感领域。在声乐教学中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同时情感又反过来促进歌唱技能的提高。声音与情感统一的程度高,在演唱时就能做到“声情并茂”,歌唱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也就越强,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型声乐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www.xing528.com)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传承文明的手段,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声乐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作用尤为重要。
声乐中的教学语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依靠声乐教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和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精练、准确、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维、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歌唱。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再运用教学语言喻示,诱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
声乐教学并不像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这样就表明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起到沟通教师与学生声音观念的作用,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能力既是一种技能因素,又是一种智力因素。教师语言的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声乐教学语言的要求如下:
1.精讲多练
声乐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反复进行歌唱发声的基本训练,使之在实践中领会正确发声方法,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做到语言的精讲多练。精讲多练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精讲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歌唱时,教学语言要非常的精练,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要有重点地“对症下药”。正如马雅柯夫斯基所说的那样:“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石。”而多练,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歌唱练习时间,以便他们在艺术实践中消化、领会教师所阐述的发声原理和方法。
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虽然有较大的即兴性,但是还是应做到精讲多练,同时还要教师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细致的了解和分析,确定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确定并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准确生动
“准确就是美”,这一名言精辟地阐明了教学方法和声乐艺术的关系。声乐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歌唱中的弊病,提高演唱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而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歌唱发声上点滴的进步,指出其存在的弊病。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各种唱法的审美标准和技法特点,结合学生的声乐基础和具体的声音条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其学习方法。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声乐教学中普遍遵循的一条规则。在声乐教学中,不但要依据学生的声音条件制定训练方案和发展方向,还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学习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教学语言。
对于初学者,声乐教学以感性教学的教学语言为主。在顺其自然发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总结积累正确歌唱的经验和方法。教学语言则要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多用设问、比喻来启发他们,并辅以范唱,运用手势,还可以运用图画照片等。对于有一定歌唱经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更精练、更艺术并富于情感。有些歌唱技法的提示,教学时只要点到即可,再结合眼神、面部表情的暗示就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借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学唱经历中形成的声音观念,来加强教学。
4.声情并茂
声乐艺术是一门最具感情的艺术,它较其他艺术更直接诉之于人的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亲密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乐于与教师进行交往,并在教师那里寻找温暖、安慰和鼓舞。教师对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暗含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情感的内化功能,使学生模仿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语言要风趣,富于幽默感,用音乐“以情动人”的特殊规律,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励动因,培养学生歌唱的欲望,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
此外,声情并茂是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之一,教师在教学生歌唱时,本身要投入真挚的感情,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然后学生受到教师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歌唱中才能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