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论文的撰写,尤其是理论探索性的教育论文的撰写,一般要在文末附注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文末附列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在于方便人们了解某个领域目前的研究状况和所达到的学术水平,以便于进行后续或深入研究,向人们展示出作者对某一领域问题掌握或熟悉的程度。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教育论文的撰写,尤其是理论探索性的教育论文的撰写,一般要在文末附注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一)引文注释

引文注释是指作者对文中为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引用的他人观点加以注释。在实际运用时,引文也要掌握一定标准:一方面引文要精简、准确,要让被引用的文字服务于自己提出的论点的论证,过多地引用有可能对自己的论点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引文要全面,不能以一种极端实用主义的态度仅仅选择符合自己论点的文献,对于其他有时甚至是大量存在的文献资料中所包括的观点弃置不顾,或者断章取义,肢解甚至歪曲作者的原意,从而大大降低文章的科学水平和说服力。

引文注释一般表现为两种方式,按照引文的目的,引文可以分为题注、引文出处注以及作者注几种类型。题注即附于论文题目之后,就课题研究活动参加者的姓名、不同研究人员的分工做出解释,或者对论文的缘起以及其他有关题目所做出的解释。引文出处注释是对作者引用文字或观点的来源做出说明。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引文出处注释,在一篇论文中要采取统一的注释方式。具体注释的方法根据文章的需要以及不同教育刊物注释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文中加注、页下加注以及文末加注等方式。文中加注是指在论文中间对引文直接说明出处;页下加注即在每页的下端注明引文的出处,加上短横线以示与正文的区别;文末加注即是在文章的末尾说明引文的出处。注释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作者姓名、著作或论文名称、资料出处、出版社名称或杂志名称、著作出版时间或论文发表刊物的年号与期号、引文页码等。

(二)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或撰写论文时所依据的主要文献资料,是作者论述的基础。文末附列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在于方便人们了解某个领域目前的研究状况和所达到的学术水平,以便于进行后续或深入研究,向人们展示出作者对某一领域问题掌握或熟悉的程度。另外一个方面,列出参考文献也体现出作者对他人科学研究成果的尊重,体现出认真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参考文献的列出要择其要者,把作者直接阅读或参考引用的文献列出,避免把那些与论文撰写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献列出。

(三)引文与参考文献的格式

学术论文撰写中有关引文与参考文献的列出需要遵循明确的学术规范,一般来说,引文与参考文献的展示格式为:

(1)引文源于著作:主要责任者、著作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在原著作中的页码。

(2)引文源于论文集、丛刊:主要责任者、篇名、原论文集或丛刊责任者、原论文集或丛刊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引文在论文集或丛刊中的页码。

(3)引文源于报纸:主要责任者、日期(年、月、日)以及所刊版面。

(4)引文源于杂志:主要责任者、日期(年、月)、引文在杂志中的页码。文章题名、报刊名称、出版文章题名、杂志名称、出版日期(年、月)、引文在杂志中的页码。

(5)参考文献应以正式出版或发行的著作、丛刊、杂志为标注单位,其标注格式为:著作或报刊名称、主要责任者、出版或发行者以及出版日期或发行时间(丛刊与杂志加注期号,著作加注出版地)。

附:GB/T 7714—2015中的文后参考文献表排写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1.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31.

3.论文集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9.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21]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EB/OL].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 10-2.html,1998-08-16/1998-10-04.

上面编排格式中的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是根据GB 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章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字母作为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以下标识:磁带(magnetic)[MT],磁盘(disk)[DK],光盘[CD],联机网络(online)[OL]。

电子文献类型与载体类型标识基本格式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附:学术论文范例

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反思[4]

姚计海 王喜雪

[摘要]系统随机取样抽取1073篇教育类学术研究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近十年来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结果显示:思辨研究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方法,量化研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质性研究和混合研究比例很小;研究者主要来自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思辨研究主要以理论思辨为主;量化研究呈现多样化发展;质性研究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存在学术研究缺乏规范、教育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对此,应加强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建设,提高教育研究者在研究方法运用方面的学术素养,并加强教育研究的多元化研究取向。

[关键词]教育研究;研究方法;学术研究

一、问题提出

教育研究方法是决定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它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时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教育研究从经验走向理论,从单纯的定性分析走向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有了较好的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探索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我国教育研究水平不无裨益。随着教育研究的发展,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学术成果日渐增多,许多研究者对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现状以及发展动向等进行探讨,其中一些研究针对不同教育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证描述和分析。从已有研究情况来看,我国在教育研究方法运用方面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在笔者搜集资料之内,以一级教育学科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的仅有一篇,其他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二级学科研究领域内。

郑日昌等通过对1989—1998年间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及分析资料方法的研究指出,近20年来,定性研究在整个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定量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我国教育科研方法存在不注重方法论、研究方法单一落后等问题。这是我国较早的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运用情况的综合分析与研究。

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丁洁以高等教育研究的5种主要期刊在1999—2004年内发表的3909篇论文为研究对象,田虎伟和赵苁蓉分别以85篇和258篇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丁学芳、周燕使用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收录的1980—2007年间的论文,钟秉林等以2006—2008年间的教育类核心期刊中涉及高等教育论文的1720篇文章为样本,高耀明、范围以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收录的1979—2008年间高等教育专题论文中4253篇高被引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等等,分别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和演变进行了统计描述和分析。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刘晶波等抽取三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1996—2006年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273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近11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在职业教育领域,何文明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8年1~12期刊发的全部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

从以上相关研究来看,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主要存在两大特点:一是多数研究者并没有对研究方法的内涵进行明确界定和详细说明,因此,在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研究方法存在交叉重复现象;二是研究者对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主要为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分析,在统计方法上以描述性统计为主。

本研究在对研究方法明确界定的基础上,探讨2001—2011年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情况,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思。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说明

1.研究方法分类与界定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论著非常丰富,且具体分类标准及界定均有不同。鉴于研究方法分类繁杂,为使研究结果更加清晰,笔者将对样本进行研究方法的详细分析,各研究范式的主要内涵或特征如表11-1所示。

表11-1 教育研究方法内涵或特征

2.抽样说明

从我国主要CSSCI教育类30多种期刊中选取5种综合类期刊:《教育研究》(A)、《教育研究与实验》(B)、《教育发展研究》(C)、《教育科学》(D)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E)。按照每类期刊文章总量的10%进行系统随机抽样,5种期刊自2001年至2011年期间文章总量为10726篇,共抽取样本1073篇(表11-2)。(www.xing528.com)

表11-2 5种综合类期刊论文总体情况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依据研究方法的分类和概念界定制作编码手册,依据编码手册对随机抽取的1073篇样本进行逐项编码,并运用SPSS18.0统计分析工具对样本库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各种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

在所抽取的样本中,使用最多的仍为思辨研究方法,文章总数达941篇,占样本总量的87.7%;其次为量化研究方法,文章数量为111篇,占样本总量的10.3%;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的为17篇,占1.6%;最后为混合研究,仅有4篇文章,占0.4%(表11-3)。

表11-3 各种研究方法频次分布

续表11-3

总体看来,思辨研究的使用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很小;量化研究方法的使用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很小,仅在2011年突破至20%以上;质性研究和混合研究数量均很少,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特征(图11-1)。

图11-1 各教育研究方法2001年至2011年分布趋势图

(二)各种研究方法在源期刊中的分布情况

由表11-4可知,思辨研究在各来源期刊中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大,最高的达到91.4%,最低的也达到78.4%;量化研究在5种期刊中均有分布,但是质性研究在E期刊的抽取样本中没有分布,混合研究在A、D期刊的抽取样本中没有分布。

表11-4 各种研究方法在源期刊中的分布情况

(三)不同作者使用研究方法的情况

研究者之中来自高校的占到81%,其次为教育研究机构,来自幼儿园的仅占0.3%;在采用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方法的作者中,仍以高校居多,都超过80%的比例,而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的作者则全部来自高校(表11-5)。

(四)思辨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在思辨研究中,理论思辨占91.2%,经验总结占3.7%,文献研究与历史研究分别占2.7%和2.4%(表11-6)。

表11-6 思辨研究具体分类表

(五)量化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量化研究中其具体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有依据调查研究搜集数据的统计调查,有依据既有数据或文本为分析对象的二次分析和内容分析,也有采用准实验获取数据的实验研究(见表11-7)。

表11-7 思辨研究具体分类表

(六)质性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质性研究主要包括个案研究、民族志研究、叙事研究等,行动研究法既可以采用质性研究法分析资料,也可以采用量化研究法分析资料。在抽取样本中,行动研究主要是基于解释主义认识论基础的质性研究,因此,笔者将行动研究也放到质性研究范式中。经研究发现,在质性研究中,个案研究居多,占64.8%;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平分秋色,共占35.2%,而民族志研究在抽取样本中并无分布(表11-8)。

表11-8 质性研究具体分类表

四、分析与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术研究缺乏规范性

学术研究规范是保证学术研究质量的基本措施,一般要求学术文章观点明确,资料翔实,论证严密。通过考察样本,发现很多文章存在学术研究不规范现象,例如,思辨研究以理论思辨和经验总结为主,其以经验性材料作为论据对于论点进行论证,其说服力有待商榷,而通过对样本研究的分析发现,很多思辨研究的经验性材料常常为主观经验,部分虽为客观经验,但是没有标明资料来源和出处,研究所用资料的主要来源为已有文献,但是60.7%的研究通篇无明确收集资料方法;在量化研究中,抽样程序和方法均存在不规范现象,有的研究甚至没有取样说明,问卷信效度报告严重缺失,无法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和有效性等;在质性研究中,主要是资料的罗列和堆积,缺乏理论提升。还有部分文章并没有遵循写作规范,有的甚至没有参考文献。

2.教育研究方法单一化

综观选取研究文献样本,仍以思辨研究方法为主,而思辨研究又以理论思辨居多,理论思辨研究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纯粹哲学思辨,各个学术研究论证过程良莠不齐,质量堪忧。量化研究方法虽然逐步上升,获得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存在研究过程不规范、数据分析方法浅显等问题,导致无法揭示教育现象的深层规律或动因。当前,国际教育研究趋势越来越倾向运用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以及混合研究方法,而这些研究方法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或初步发展阶段。此外,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研究且在国际已经推广的行动研究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

(二)建议与反思

1.加强现代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建设

教育研究方法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它涉及两个基本层次:一是教育研究方法学,二是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学可以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贯穿于教育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二是某一个阶段使用的具体技术。

当下,我国还没有一个较为清晰、普遍认可的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框架。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研究不够深入,对于方法论和研究方法辨识不清。没有科学方法支撑的教育研究其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就必然受到怀疑,其所建构的理论以及提出的种种所谓解决问题的“建议”与“策略”就会成为无意义的“意见表达”。加强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尤其加强教育研究方法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是促进我国教育研究发展的关键环节。

2.进一步提高教育研究者在研究方法运用方面的学术素养

研究方法论与方法的理解与使用是教育研究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素养,这种素养的训练和养成一方面依赖于教育学术(者)共同体的制度性规范,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学术研究者的自觉意识。加强教育学术共同体的制度性规范应从学术规范做起。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写作规范,且教育类学术期刊应加强评审环节,以确保所刊登学术文章的质量。其次,应进一步完善学术研究评价制度,改变我国当下量化的评价方式。在量化评价的尺度裁量之下,势必难辨真伪,良莠不分,这是其根本性缺陷所在。

提高学术研究者的自觉意识,一方面应从青年研究者的培养着手,在教育类研究生培养中,将教育研究方法作为重点必修课程开设,对研究生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与使用训练,将考察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及学术规范作为评审学位论文的重要标准之一;另一方面,对于较为成熟的教育研究者,可以在教育研究领域通过举办教育研究方法研讨会或学术交流会等形式,推动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提高教育研究者对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视,并促进教育研究者自身研究方法的训练。

3.加强教育研究的多元化研究取向

教育和人的复杂性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互补性决定了教育研究应采用多层次、多方面、多指标的方法。量化研究、质性研究、理论研究等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问题恰在于:人们在采用理论研究的时候,往往不愿意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获得证据;当质性研究成为风尚的时候,研究者又容易轻视理论思维,以至于质的研究报告只提交一堆事实,而缺乏基本的理论含量。

教育研究应依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其适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加强各类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基于实证主义的量化研究是在充分阅读有关理论并进行思考的基础之上展开的,而思辨研究也不是天马行空的思考,它是以事实(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当代事实)为证据的。因此,加强教育研究的多元化取向,有助于提高教育研究的学术质量,有助于探讨教育的深层规律。

参考文献:

[1]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郑日昌,崔丽霞.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1(6).

[3]丁洁.我国高等教育现行研究方法分析[J].高教探索,2005(4).

[4]田虎伟.高等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

[5]赵苁蓉.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献计量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0.

[6]丁学芳,周燕.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演变——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7)的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

[7]钟秉林,等.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近三年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量化分析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7).

[8]高耀明,范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1979—2008——基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高等教育专题高被引论文的内容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0(3).

[9]刘晶波,等.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9).

[10]何文明.职业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以200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为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4).

[1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12]朱志勇.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与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

[13]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