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观察者在观察活动中所扮演角色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观察的方法分为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根据被观察者对观察者身份的识别程度,参与观察法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完全参与观察法与不完全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追求的是发现、接近或揭示日常生活意义的理解,它将确定日常生活的意义放在首位,因此并非所有的活动都适合使用参与观察法获取资料。这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非参与观察研究。

根据观察者在观察活动中所扮演角色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观察的方法分为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就是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的客体中去,在被观察者中充当一定的角色,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使被观察者把观察者当作他们中的一员,并以相应的态度地对待他,观察者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一边参与被观察者的对象,一边观察被观察者的对象,从而掌握有价值的资料的一种观察方法。根据被观察者对观察者身份的识别程度,参与观察法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完全参与观察法与不完全参与观察法。完全参与观察法就是观察者在不暴露自己作为研究者的真实身份的前提下,完全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之中,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所需要的观察资料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被观察者对观察者的研究者身份是完全未知的。不完全参与观察法就是观察者虽然完全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之中,但是,观察者作为研究者的身份对被观察者来说是已知的,观察者在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处于一种“半客半主”的状态,通过这样的观察活动获得所需资料的一种方法就是不完全参与观察法。不完全参与观察法既有利于对所观察活动的深入理解,同时又因保持了作为研究者的相对独立的地位,从而有利于观察活动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客观性。

参与观察法追求的是发现、接近或揭示日常生活意义的理解,它将确定日常生活的意义放在首位,因此并非所有的活动都适合使用参与观察法获取资料。(www.xing528.com)

非参与观察法又可以称为“局外观察法”,是指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完全以一个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在非参与观察法中,由于观察者可以与被观察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观察,因此,观察者更容易站在比较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对被观察者进行比较客观的观察,而且,不会对被观察者的活动产生影响,能保证被观察者活动的自然性。非参与观察研究既可以在自然情景下进行,也可在实验情景下进行。比如,研究者每天花一小时的时间去教室观察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的行为,连续观察五周后,比较教师期望高的学生与期望低的学生是否有不同的师生关系存在。这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非参与观察研究。又如,研究者在实验情景中,安排一些好玩有趣的玩具,让一组儿童进入观看但不准玩弄,但让另一组儿童玩弄这些玩具,然后观察两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这个研究便是在实验情景下进行的非参与观察研究。由于观察者没有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之中,因此,所观察到的可能只是一些表面的,甚至是偶然的现象。而且在观察过程中,当观察者产生某种疑问的时候,也难以及时与被观察者进行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