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首先应理解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点。
1.什么是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一方面,教育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具有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
(1)创造性。科学研究旨在探讨未知过程,其重要特点是创新,如果研究结果没有新的发现,那么它将毫无价值。
(2)客观性。科学研究是探求真理的过程,它必须客观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不能带有任何主观臆想。客观性表现在:资料来源客观;研究过程客观;研究结果客观。
(3)继承性。科学研究是探求新的问题,必须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即使所谓填补空白的项目,也要借鉴他人的理论、方法、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没有他人的科研成果,不可能产生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4)系统性。科学是反映某领域客观事物规律的系统化知识体系,科学研究就是要将研究的各个具体特点、规律综合为一定的知识体系,科学研究具有系统性。系统性表现在:研究的内容是系统的;研究的方法是系统的;研究的程序是系统的。
(5)控制性。科学研究必须有严格的设计方案,明确研究对象的操作定义,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严格实施方案,科学地定性定量分析,以使研究结果可信、有效。如果不对研究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就无法判断研究结果的真伪。
另一方面,教育科学研究作为独立事物,具有自身的特殊性:(www.xing528.com)
(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教育现象,而人是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机体,这就决定了教育研究不能像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那样,只要具备研究对象就可以进行研究,教育研究需要研究对象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此外,在教育研究中,被研究者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行为和态度,这将对教育研究资料的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教育现象的异质性也给研究造成很大困难。自然科学家可以从对一滴水或一个物体的研究中概括出普遍的定律,而教育科学则不能从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研究中,得到普遍适用的结论。这意味着,教育研究要抽取更多的样本,它的研究结论的概括范围受到严重的限制。
(2)研究过程的特殊性。由于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研究者也是人,因此,教育研究是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或实验控制做出反应;另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教育研究,特别是实证性教育科学研究,往往难以对研究对象进行精确控制和操作,难以对无关变量进行严密控制,容易出现社会误差、被试误差和主试误差。
(3)研究手段的特殊性。首先,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教育现象,这就要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符合伦理性原则与教育性原则。
其次,由于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教育现象,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以及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因此,这就决定了教育研究更强调过程的多因素设计和结果的多因素分析;决定了教育研究很难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和精确的观测手段,在有效控制或隔离某些相关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实施研究活动;决定了教育科学往往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证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再次,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教育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多属于“黑箱方法”,只能进行间接推测。黑箱方法是什么?以挑选西瓜为例,西瓜在没有切开之前,可以认为是一个黑箱,因为此时此刻人们不清楚西瓜质量的好坏。那么如何挑选西瓜呢?有经验的瓜农挑选西瓜,只需要用手指头弹几下,这叫信息输入。他听一听西瓜发出的响声,这叫信息输出。据此,就可以大体了解西瓜的好坏和成熟的程度。这种利用输入和输出信息的变化来认识事物的功能和特性的方法就是黑箱方法。
2.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遵循某种道路”。在我国,一般认为,方法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途径、规则、手段、工具及技术等行为方式的总和。
所谓教育研究方法,是指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1]。它既是一种知识的体系,又是一种行为准则。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现象发生、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对被观察到的教育现象、事实做出科学的解释和预测。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要有相应合理、有效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