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行养活教育:劳动课黄金时机

推行养活教育:劳动课黄金时机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活教育也是一样,必须抓住孩子儿童期这一黄金时段,越早开始越好。这三个都是灌输养活教育理念的好时段。我们说过,6岁以前是实施养活教育的黄金阶段。所以说,做事、干活,比什么都重要。学龄前的孩子,切不可上太多的文化课,也尽量不参加才艺培训班,更不能为了将来考大学能加分而考什么级——特别有天赋又热爱的除外。我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糟粕,热衷于攀比各种看上去很厉害,实际没什么用的事情。

推行养活教育:劳动课黄金时机

上个世纪,全世界有好几个地方发现了狼孩,并得到证实。狼孩,就是从小被狼攫取并被狼养大的人类。据统计,至20世纪50年代末,共发现30个在野外长大的孩子,其中有20个是被猛兽所抚育:5个是熊,1个是豹,14个是狼。

那时交通闭塞,有的婴儿母狼叼走但没有被吃掉,而是被母狼当成自己的孩子带大了。这些狼孩不会直立行走,而是用四肢爬行,也不会说话,每到午夜时分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除了外形像人以外,他们的生活习性与狼如出一辙: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怕火、怕光;饿了找食,吃饱就睡;不吃素食,只吃生肉。

狼孩现象告诉我们,孩子生下来、睁开眼,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抚养他的成年动物就是他模仿的对象。怎么教孩子,就决定了孩子将来会变成“什么”,有模才有样,狼带出来的孩子,就是狼的模样。

注意,狼孩是被狼带大的孩子,没有成年人与狼相处会变成狼孩一样的人。这说明,在人的成长阶段,外界的行为、价值观的导入有多么重要。

养活教育也是一样,必须抓住孩子儿童期这一黄金时段,越早开始越好。

实践不断证明,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3岁是零星交流阶段,3—4岁是交流形成阶段,4—6岁是基本交流阶段。这三个都是灌输养活教育理念的好时段。

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一个6岁前的孩子,无论到哪个国家,两年后基本都能掌握当地语言,而且像母语一样没有任何口音。年纪再大些的孩子,到另外一个地方生活,口音可能就形成了,所谓乡音难改。

人是成长敏感型动物,从小必须教育塑造。这里也有自然规律:2—3岁是起始阶段,3—4岁是飞跃阶段,4—6岁是形成及巩固阶段。趁早把孩子的养活教育做好,孩子今后就会自觉遵从养活教育的理念。

再强调一下孩子的年龄段与教育接受程度的关系。目前,人的寿命一般在80—100岁,其成长过程分为2岁前、2—3岁、3—4岁、4—5岁、5—6岁这样的细微年龄单元。从1岁到2岁,虽然只长大了1岁,但却长大了“1倍”,是巨大变化。孩子越小,变化越大,单位时间里增量就越大。

养活教育就是力争在6岁以前,把孩子调教成一块“料子”,今后遇上好的“皮革匠”“裁缝”“厨师”“雕刻师”,才能变成好的“作品”。先成为一块“好料子”,再根据“料子”的特性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养活教育是尽早、尽快把孩子打造成“好料子”的过程,将来的学校教育是把一块“好料子”再加工的过程。

我们说过,6岁以前是实施养活教育的黄金阶段。动物之间虽然种类不同,成长规律却是相通的。训练孩子,本质上跟训练小动物没有多大区别,原理甚至一样——人虽然是最高级动物,但也是动物的一种,不要把人类看得多高明。动物园里的驯兽员对动物都是从小训练,如海豚海狮、猴子。人也一样,需要从小不断训练、反复灌输、精益求精,才能形成养活教育所追求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否则年龄一大,定式形成,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有些从事教育的人常说,要让孩子勤于思考。其实,思考来自做事,做事才会带动真正的思考,否则就只是空想、乱想。因为做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做成一件事情就不容易,做好一件事情更难,需要想无数的办法,甚至屡遭失败、反复总结才能完成,需要不停地动脑筋思考。

许多事例证明,孩子在实践过程中想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超越你教的方法,这才是有效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有困难,去解决;有结果,能验证。做事,特别是把事情做好,是困难的,人生最终都要落在做事情上。

养活教育,就是从小教孩子做不会做的事,逼孩子做会做的事,不断改善和领悟,逐步提高。

陶行知先生有一首顺口溜:人有两样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首顺口溜直白地表述了一个真理:一切创造离不开实践,特别是实干。实干,就要手脑并用,先用手去干,然后用脑思考、总结、修正、提高,最后再实践验证,如此循环往复。所以说,做事、干活,比什么都重要。

大家不妨试一试,一个4—6岁的孩子,只需一个星期的养活教育理念的灌输和实践,言谈举止就会有明显的变化,堪称立竿见影。

针对孩子的养活教育,家庭成员一定要形成统一战线,切不可一个大人在教孩子这样做,另一个大人却充当孩子的“帮凶”或保护伞。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甚至对家长失去信任,养活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孩子甚至会被毁掉。

学龄前的孩子,切不可上太多的文化课,也尽量不参加才艺培训班,更不能为了将来考大学能加分而考什么级——特别有天赋又热爱的除外。在一些发达国家,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被教的是记住家庭住址、父母的电话,学会逃生、报警,栽树养花,烧饭做菜,洗碗,擦酒杯,都是救命的本事和日常的家务。任何劳动都有因果关系,洗衣服,不认真洗就洗不干净;擦酒杯,对着光线能检查有没有留下污渍、手印。行动——认真干——验证结果,这就是逻辑,就是有因果的实践。

我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糟粕,热衷于攀比各种看上去很厉害,实际没什么用的事情。比如你家孩子背200首唐诗,我家孩子就背400首;你家孩子3岁会背,我家孩子2岁就开始背。浸淫在这种比来比去的心态里,就忽略了孩子的养活教育。这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把养活教育当作孩子的人生根基来重视,还嫌麻烦——与其教孩子怎么做事,还不如自己干来得省心!家长哪里知道,你一时的省心,浪费的是孩子接受养活教育的大好时机。

孩子7岁以后要上学了,再接受养活教育的困难就大了很多,因为孩子上学后,受到学校、社会诸多因素的干扰,养活教育的灌输、培养与实施就更困难,而且会越来越难。科学规律证明,孩子越小越省力、越有效,孩子越大越困难、见效越慢。许多事例证明,孩子在14岁前如果不打好养活教育的坚实基础,问题会非常严重,甚至遗恨终生。

西方人有句俗话:每个人一生都有一杯很苦的苦水,你应该尽早把它喝掉。

这杯苦水迟早要喝,你每天抿一口,那就一生都在喝苦水,生活永远不会甜,还不如趁早一口气把它喝完,就像喝苦药一样。养活教育,就是解决趁早喝完苦水的难题。

上面提过,孩子上小学以后,推行养活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孩子受干扰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单纯,接受价值观的道路越来越多元。四五岁时花两三天可以教会的事情,7岁以上的孩子花一个月都不一定能教会。(www.xing528.com)

上学以后,孩子也变得非常忙碌,上课补课家庭作业,有的家长还要孩子挤出时间学音乐、学绘画,学各种“高大上”的才艺,唯独就是没有接受养活教育。

前面我们曾提到,那些为了考级而学钢琴的孩子,成年以后平均弹钢琴不超过20次。钢琴不弹了,画也不画了,问题倒是不大,但是饭菜做不了,家务一点都不会,生活不能自理,问题就严重了。

还有人以为,琴棋书画可以培养人的修养,我认为这完全是以讹传讹,琴棋书画和人的修养几乎没有关联。至于这是不是事实,还请读者自己去观察判断,但我要说的是,生活无法自理、自己都无法养活自己的人,还谈什么诗情画意!养活教育缺失的人,是很难有教养的——我认为,没有养教(养活教育),便没有教养。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如果没有接受养活教育的系统训练,例如不懂抵挡虚荣,不懂不能随便跟人借钱,不懂在乎别人,不懂帮助别人(什么事情可以帮,什么事情不可以帮),没有形成羞耻感,没有学会遵守规矩,等等,孩子们的这些不足会在学校里爆发,甚至会影响一生。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如果没有接受系统的养活教育,家长在孩子面前也会失去威信和亲和力。随着孩子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脑子变得越来越复杂,孩子再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单纯,有的还会觉得父母无知、无聊甚至可恨。这时候,再要回过头来补养活教育课,孩子的接受程度会很差,更别说繁重的课程、作业使得时间不允许。

现在7—12岁的孩子,随时都可能进入叛逆期,但受过养活教育的孩子基本不会叛逆,即便有叛逆期,也会温和得多。这些孩子,哪怕因为叛逆期的情绪而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自我理解、自我减压的能力都好得多,因为他们小时候接受过养活教育,有过对生活的各种体验,内心会对困难产生共鸣和理解。打个比方,一个做过饭的人,会知道做饭不容易,而一个没做过饭的孩子,只会挑剔饭菜不好吃,而不会考虑这道菜为什么不好吃,或者怎么才能做得好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养活教育就是预演人生体验的教育。

那么,如果孩子在上小学前没受过养活教育,怎么办呢?

虽然难度大了不少,但我们还是要尽最大努力去挽回损失。具体怎么做呢?下面是我们实践过,且取得成效的一些做法。

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6—12岁),放学以后或周末(特别是寒暑假),一定要培养他做家务。教他不会做的事,逼他做会做的事。教,是求知、学习;逼,是重复,是不断总结、领悟和提高,是锻炼精益求精的品行。

不得不指出,我们总是习惯停留在“知道就可以了”,很少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领悟提高,精益求精”。如果整个家庭一起配合好,齐心协力帮孩子挤出时间,补上养活教育课,也会有一定的成效,有的效果还比较显著。养活教育的课补上以后,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时间安排能力、学习的主动与轻松性、学习成绩等,都会比受养活教育以前提高不少,和那些没有受过养活教育的孩子比更是完全不一样。实践证明,养活教育越深入,孩子的成绩也越好。

12—15岁的孩子大部分在读初中,已经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随着身体的发育,青春期的到来,这时再要补养活教育课,就更费时费力了。三四岁孩子只需一天时间的课,现在花一个月,有的甚至还完不成。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要下决心弥补,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做任何事,都有时间、时机的“两时”概念。时间和时机,是事情成败的决定性的因素。比如生孩子,如果怀孕7个月就生,时间不够,时机不对,就叫早产儿;怀孕10个月生,时间正好,时机正确,叫足月产;怀孕15个月还没生出来,时间与时机都不对,基本上就是死胎。聪明的人,时间和时机把握得都好。养活教育要从小抓,这也是时间和时机问题。

15—18岁,推行养活教育将十分困难,属于最后的挽救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还年轻,但脑子里已经有了世故,身体也有了“肌肉记忆”。在许多行业,过了14岁再学就学不出来了。

15岁以后才开始养活教育,家长要先和孩子交心,务必耐心、谨慎,千万不能发火,先让孩子听得进你的话再说,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打理生活,慢慢地,少数孩子能挽救回来。虽然是“死马当活马医”,但千万不能放弃,这是最后的挽救机会。这时,养活教育的内容不变,但方式要变,注意多跟孩子在相同的语境下交流,用“同生活,共劳动,同甘共苦”的方式推进,分享取得每一次进步的快乐。

恩格斯说:“人类始终在兽性向人性的方向寻找出路。”其实,很多孩子连兽性都达不到,因为野兽能养活自己,会淘汰自己的不具备生存能力的后代。

如果18岁之前没有受过养活教育,等到18岁以后,只能算亡羊补牢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再怎么努力,讲再多道理,花再多功夫也难奏效了,只能给孩子讲讲两个坎:(1)当你35岁时,爸妈老了,不是大富之家的话,父母的“取款机”功能丧失,没有能力再接济你了,你养不活自己怎么办?(2)当你65岁,父母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你是一起去死,还是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想好没有?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啊。这两个时间节点,被称为人生的“二五”两个坎。

人生是短暂的,很多事,错过了就无法重来。许多人不是老得太快,而是醒得太晚。养活教育的实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最后的效果也不同。

再次提醒:养活教育,年龄越小越好教,年龄越小越有效;年龄越大困难越大,越难有成效。“生活上的这些琐事,孩子大了自然会”这句话,不仅自欺欺人,还会贻误孩子的一生。

本章的最后,特别提醒:很多家长放任孩子从小自由摆弄手机,这个很小的举动,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一旦孩子成了“手机儿童”,首先是养活教育很难推行,还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关于未成年人接触手机,很多国家有严格的规定,绝不允许孩子自由摆弄手机:小学阶段不允许随身携带任何电子产品;初中阶段只有在游学或离开学校所在地时允许带手机,但由带队老师统一管理,每天使用半小时以内,以便与家长通话;高中阶段,手机不允许被带进教室。覆盖校园范围的网速总是被调得很慢,且每天使用手机不能超过2个小时。

现在的许多父母,总是放开了让孩子玩手机,心里可能还偷着乐:孩子专心玩手机了,就再不来烦自己了。是的,眼下是不烦了,但未来可能会烦你一辈子。

现在,大家应该能更深刻地领会“养活教育”四个字的含义了,它涵盖了人生开始阶段的准备——为孩子立足社会准备技能、准备心智;培训心理承受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人生必须面对的困难、存在的各类陷阱,提供预演(或预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