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课与养活教育:体验生活的艰辛,人生的防弹衣

劳动课与养活教育:体验生活的艰辛,人生的防弹衣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长大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认为这都是孟母教化的结果。孟母为了孩子成才,寻找适合孩子成长的人文环境,这一点是绝对正确的。其间,母亲将全部身心用于为父亲翻案,傅雷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无人照看,相继夭折。傅雷声嘶力竭地求饶,闻讯赶来的乡亲轮番劝阻,才将傅雷救下。但尽早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和挫折,绝对是给他们试穿人生的防弹衣。

劳动课与养活教育:体验生活的艰辛,人生的防弹衣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凡事心想事成,人生也就平淡、无聊甚至乏味了。

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有的人天生好强,但须知强中自有强中手,哪能保证时时、事事都胜过别人呢?因此,故意设置一些坎坷和不伤及筋骨的挫折,是养活教育的必修课。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理解得到位,可以对养活教育起到促进作用;理解错了,反而对养活教育有危害。在这里,有必要对《孟母三迁》做个简要的分析。

原文: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译文: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了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宰的事。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会了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孟子长大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认为这都是孟母教化的结果。

孟母为了孩子成才,寻找适合孩子成长的人文环境,这一点是绝对正确的。孟母为了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断搬家、改变环境,目的是孩子将来读书做官,在那个时代无可厚非,但如果生搬硬套到现代,就违背了人人平等、服务社会现代教育价值观

前几年,社会上流行过一个现代版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孟母”觉得老家山东邹县的教育质量不如大城市,先是带孩子到济南求学,结果发现学校分三六九等,“孟子”上的原来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一怒之下,“孟母”把目光瞄准了北京,首都的教育质量肯定是最好的!她听说最好的学校前几年只要找中间人,花几十万就能上,但现在规定不让择校后,只能买学区房才能上了。“孟母”用五年时间取得了买房资格,咬咬牙,拿出所有积蓄凑了首付,又办了按揭贷款,花300万元在北京西城区买了一间10多平的房子。这下能上名校了吧?结果带“孟子”到学校报名才知道,还是不符合条件,房子过户不仅要够5年,还得有北京户口,缺一不可。“孟母”气得差点吐血,最后听从高人指点,将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这个“孟母”为了孩子的教育费尽心机,但她的出发点可能是有问题的,没有把孩子读书是为将来服务社会这一原则体现出来。

还有一个民国版的孟母三迁的故事。1912年,傅雷4岁时,父亲傅鹏飞被诬陷入狱3个月,患上了肺病,出狱不久就因含冤未雪抑郁而终,年仅24岁。其间,母亲将全部身心用于为父亲翻案,傅雷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无人照看,相继夭折。

家道剧变,母亲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傅雷身上,为了让傅雷接受良好的教育,效孟母三迁,毅然携子离开闭塞的乡下,搬至十余里外素有“小上海”之称的周浦镇。

母亲注重傅雷的启蒙教育。傅雷7岁时,母亲请来老贡生傅鹤亭讲授四书五经,还为其延请老师教授英语。“五四”运动爆发后,母亲受到新思潮影响,送傅雷到“洋学堂”读书。(www.xing528.com)

母亲对傅雷管教极严,甚至到了冷酷无情的地步。有一次傅雷逃学,入夜后,母亲将他手脚捆住,往屋外的水塘拖去。傅雷拼命挣扎,但母亲不为所动,狠狠地说,以后你再也不用上学了。傅雷声嘶力竭地求饶,闻讯赶来的乡亲轮番劝阻,才将傅雷救下。母子二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母亲说:“孩子,我没了你父亲,你的两个弟弟和刚3岁的妹妹也没有了。我,我只剩下你了啊!”

后来,傅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上海大同大学的附中,再后来到法国留学。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他都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总感到母亲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在背后盯着他,那句震颤心灵的话,也始终在耳畔回荡。有一次,他问起母亲,说当年如果没人来救,她会把他推下池塘吗?母亲抚摸着他的头说,傻孩子,哪有那样狠心的母亲啊……

傅雷的母亲性格刚烈,她赋予傅雷“不为物役,不为人使,以保持人格的独立尊严”的刚烈直率的秉性,成就了傅雷的事业。

如今,中国家庭多数只有一个孩子,有的有两个,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成了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但尽早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和挫折,绝对是给他们试穿人生的防弹衣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错,怎么才能让孩子体验挫折呢?他们就会故意设置一些挫折,让全家人共同面对,相互鼓励,一起渡过难关。

比如,母亲在某一天突然宣布,父亲的公司发不出工资了,家里积蓄有限,生活开支要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标准,全家开始过清贫的生活。母亲会经常跟孩子沟通,不但希望孩子理解人生的艰辛,还会启发孩子就开源节流想想办法。也有一些极端的,明明是父亲出远门,却告诉孩子父亲可能去世了,以锻炼孩子的承受力。当然,这些极端做法我们是不提倡的。在挫折环境下,孩子不仅理解了节约的意义,还会想怎么给家里挣点外快,补贴家庭的开支。

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犹太人的文化里,也有故意“导演”家庭悲剧来历练孩子的传统,这里就不举例了。

总之,尽早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和挫折,是养活教育的重要部分。孩子从小体验过艰辛和挫折,内心会更加强大,等于提前试穿了人生的防弹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