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课:推行养活教育

劳动课:推行养活教育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活教育首先要教育父母。由于家庭结构、社会影响等众多原因,大部分父母自身缺乏养活教育的理念,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要推行养活教育思想,我们就要面对现实,对没有养活教育理念或理念淡漠的父母,不能放弃,而是要进行养活教育的解释、宣讲和导入。教育的规律不能违背,家庭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解决的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劳动课:推行养活教育

一个人从出生起直到少年时期,并不具备主宰自己的能力。从开始学说话、学走路起,父母的价值观就开始向孩子潜移默化地灌输。所以,孩子的“前养活教育时期”是父母的写照,孩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童年

养活教育首先要教育父母。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养活教育价值观的拥护者、教练、陪练和裁判,给孩子落实养活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由于家庭结构、社会影响等众多原因,大部分父母自身缺乏养活教育的理念,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要推行养活教育思想,我们就要面对现实,对没有养活教育理念或理念淡漠的父母,不能放弃,而是要进行养活教育的解释、宣讲和导入。我们不求每一位父母都受过合格的养活教育,但起码要让这些父母做到对养活教育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拥护,配合做好孩子的养活教育。

我们的教育,因为缺少“在意别人的存在”的价值观教育(也是养活教育的一部分),导致很多人缺乏听人讲解或劝告的耐心,以至于对新的知识还没了解就先排斥。

养活教育,表面上看没有太大学问,因为养活教育都是从教孩子日常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开始做起的,许多家长觉得没太大意义,有的甚至说,走路、说话、吃饭,自己都能学会的,还用教?

为了把养活教育的重要性解释清楚,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先谈谈人生

每个人长大都会走路说话,所以没人重视孩子学走路、学说话之类的问题——以前,大户人家是要训练孩子走路的,即所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说话有礼貌——每一个中国孩子,长大后基本都会用筷子,也就没人注意孩子拿筷子的基本训练。但是,假使一个孩子是在森林里和野兽一起长大的,那么他只会爬,不会走,更不会说话、穿衣、拿筷子。养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作为人的动物,训练成不同于一般的动物。

养活教育除了要教孩子人的行为以外,还要教育孩子粮食、蔬菜是怎么来的,牲畜是怎样养殖的,棉布、纸张是怎么制作的,食材是怎么准备、怎么烹饪的,衣食住行要怎样自理……这些日常知识,来自孩子从睁开眼睛、开口说话起,与家人、社会的交流互动。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大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有可能被孩子效仿。你用手擦鼻涕,孩子就会用手擦鼻涕;你明明在苏州,却在电话里告诉电话那头你在南京,你的孩子将来也会学你撒谎;你从来不刷牙,孩子也不会主动刷牙……

养活教育说起来简单,却要时时刻刻注意每一个细节,关系的都是与孩子一辈子息息相关的技巧和能力。所以,你说孩子是应该先进行养活教育呢,还是先去练钢琴、绘画、跆拳道呢?

很多人都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从企业如何让消费者满意的角度看,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2.安全需求→满足对“安全”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对身体的影响。

3.社交需求→满足对“交际”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是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交际形象。

4.尊重需求→满足对产品有与众不同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的象征意义。

5.自我实现→满足对产品有自己判断标准的市场,消费者拥有自己固定的品牌。(www.xing528.com)

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就越不容易被满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教育方案的制定同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的规律不能违背,家庭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解决的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而一个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必定要在养活教育里实现。

马斯洛没说明白的是,往往越低层次的需求,越是不可或缺。空气、阳光和水,我们一刻也不能缺少,无论空气、阳光和水是多么容易得到,多么“低层次”。

事物层次的高低,与重要性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空气、阳光、水,走、看、听、说,表面上都是低层次的,其实却极为重要。珠宝首饰之类的奢侈品乐器演奏、绘画、电脑编程、飞行器的操作、芯片的设计,这些“高层次”的事物,反倒不是每个人的必需。设想一下,一个人没有了空气、阳光和水必然无法生存,但没有珠宝首饰之类的奢侈品,基本生活是毫无问题的。

但人们却长期忽略这一基本事实,追求高层次,忽视甚至无视低层次。

教育,一旦到了这种地步,问题就十分严重了,会令人们自食其果。

养活教育,就是首先解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也就是自理、自立和生存。在完成这个教育的过程中,包含诸多细节的训练,也会给大脑带来许多灵感和启迪。如果没有养活教育,一个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没法保障,人生根本无法启航

有养活教育在先,人生就做好了起步的准备,打好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有空闲时间,再学学音乐书法、绘画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没有养活教育,学任何才艺都是本末倒置。

说到本末倒置,你知道孩子学钢琴要花多少时间吗?一个孩子,从开始学琴到考下十级,起码要花费1600—2000小时。按照每天练1.5小时计,需要2.9—3.7年。如果不是每天练,起码7—10年。如果孩子将来成了钢琴家,能以此立足于社会,那还算不坏。可如果将来不是靠钢琴吃饭,就非常划不来了。

如果把这2000个小时用在养活教育上,这个孩子能学会各类家务,能烹饪出无数佳肴,能做各类维修和DIY,如果还能有个木工或女红基础,就更是锦上添花。受过这样训练的孩子,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生活安排都会出类拔萃,踏上社会后自力更生绝对不成问题。

有人说,人总该有点追求吧?那请问,你的追求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会说:幸福!

你是不是一方面盼望孩子幸福,一方面又盼望孩子像梵高贝多芬那么“出息”?那么我要说,你对梵高和贝多芬的“出息”可能有所误解。

梵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乡村一个新教牧师家庭,由于父母的关系,从小没受过养活教育。与保罗·高更的合作失败后,梵高穷困潦倒,此后疯病时常发作,只有偶尔神志清醒时才能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就幸福而言,梵高的一生就是个悲剧,连幸福的门都没摸到过。

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父亲立志要把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贝多芬4岁开始就被逼着学钢琴、小提琴,虽然后来真的成了伟大的音乐家,但他脾气极为暴躁,几乎无法与人相处。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从小没受过养活教育造成的。

你肯定不希望家里出一个“梵高”“贝多芬”吧?是的,你肯定会说,我宁愿孩子当个幸福的普通人,也不要当疯子一样的天才……其实要我说,你的孩子如果是天才,就像水里的皮球一样,你是按不住他的。至于网上流传的,虎妈培养少年天才的故事,让我们交给时间来验证吧,看这些被虎妈们强迫出来的天才将来能有多大的成就,到底能不能获得幸福。

当下,我们身边有无数因为没受过养活教育而在坑爹、啃老甚至犯罪的人。我提倡:祸从望子成龙出,福自盼儿平安来。父母能树立这样的价值观,基本就是认识到养活教育的重要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