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课:养育观念的关键

劳动课:养育观念的关键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家庭拼尽财力也把孩子送到美国,结果孩子因为从小没有受过严格的生活自理、起居安排、与人相处的养活教育训练,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到了美国以后先是不适应,继而变得怨恨父母。我不止一次帮中国的父母在美国寻找过“主动失联”的孩子。有一对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家长,花了大力气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这孩子在美国待了三年,其中有两年和父母是失联的。养活教育思想,就是要提醒并倡议,遵循教育

劳动课:养育观念的关键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孩子教育的这样那样的说法。例如,孩子还小,长大了他会懂的;孩子才两岁,话都说不全,现在就教这些他还听不懂;又不是以前了,孩子用不着学这些;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三岁就开始背唐诗宋词;要从小就学音乐,说不定是个神童呢;钢琴要学到十级,对将来考大学有帮助;练个跆拳道吧,将来可以防身……这些听上去没什么大错的说法,对某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误入歧途”的开始。

研究表明,孩子在开始学走路、学说话的时候,就懂得接受教育了。因为学走路、学说话,本身就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

家长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在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你就把实际的动作融入所教的语言中。比如教孩子“洗脚”这个词,你就打一盆温水来帮孩子洗脚。一段时间后,你一说“洗脚”二字,孩子就有了条件反射,知道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洗脚,并且主动要求洗脚。

条件反射,是连一些比较高级的动物都具备的能力,何况人类呢!

接着,你要教的无非就是让孩子自己搬来凳子,端来小脚盆,小心倒入温水,自己坐下,先脱鞋袜,再把脚放到盆里,用手仔细地洗脚。“洗脚”这么简短的语言,承载着一连串的动作,这就是劳动——生活自理的劳动。

孩子为什么要学说话?为了交流。孩子为什么要交流?为了生活。孩子为什么要生活?为了将来靠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立足,更好地活着

如果父母和长辈愿意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尽量附带一些动作,把和生活劳动有关的词,争取“词词”对应“件件”事情都示范,你会发现,孩子这样带着动作学说话,比单纯学说话更容易学会。孩子的灵活性、敏锐性,都与单纯学说话的那种“愚钝”有本质的区别。这种承载着动作的语言学习,会让孩子更阳光、更聪明。

那么,现在有两个问题摆在父母长辈面前:一是,父母是否觉得有必要这样做;二是,父母是否有毅力这样做。

父母是否觉得有必要这样做?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实际却非常复杂。有些父母,在潜意识里有三个自我认知:一是,自己太聪明,教孩子做这样“普通”的事情小菜一碟,容易;二是,自己的孩子将来肯定特有出息,不需要学这些鸡零狗碎的“小事情”,多余;三是,教孩子做太麻烦,有那么多时间教孩子,还不如自己做,利索。

有这三个认知的父母,往往就掀开了孩子悲剧人生的序幕。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都是父母,孩子能拥有一个懂教育、懂身教言传并且严厉的母亲,是极其幸运的。因为如果孩子从所学的第一句话开始就接受着生活劳动的训练,这个孩子必将拥有极其充实的人生。

只要你是人类社会的一员,只要你计划将来要做父母,你就应该为孩子的一生开一个好头。就好比一艘准备启航的船不能偏离方向一样,父母作为船长和领航员,必须要预先学习如何做父母。

如何做父母?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就是教孩子做不会做的事,逼孩子做已经学会的事,并且要越做越好,精益求精。说复杂,就是父母因为好高骛远,或因为生性懒惰,或因为没有毅力,在孩子该受教育的年龄段放弃教育孩子的机会,而这些教育,大部分都是养活教育。

有前述三个认知的父母,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漠视了一个真理:智商是天生的,优秀是教出来的。(www.xing528.com)

什么叫优秀?答案见仁见智,我能回答的只有什么叫“不优秀”,什么叫悲哀。

例如有些喜欢车的人,总爱谈论车的发动机功率、轴的扭力、0—100公里加速时间、内饰的豪华程度、人工智能……而很少有人会谈四个轮子。

这四个常被忽视的轮子,其实是一辆汽车不可或缺的。没有这四个轮子,或者这四个轮子有问题,谈论汽车的其他都是徒劳,一辆趴在地上的车子就不是车子,最多是一间小房子或一个大箱子。

汽车的四个轮子,很像人生的早期教育,关乎人的一生。训练生活自理能力,为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做准备;具备较高的烹饪技术,生活质量一定不会太差;待人接物有分寸,能给人以信赖感;衣着打扮得体,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有计划的克制的消费,使生活有条不紊;善于打理、布置环境,让人觉得高雅……这些能力,都是需要父母下功夫去教、去陪、去不断重复训练,孩子才能具备的。

衣食住行能力,是人生起步必备的。养活教育的衣食住行,是基本的生活能力,是一个人走上社会前的自我打理。通过努力奋斗,一个人可能会有别有洞天的衣食住行,但没有养活教育作为起步的衣食住行,就基本不可能拥有将来别有洞天的衣食住行。请记住,衣食住行贯穿人的一生,有了自力更生的衣食住行以后,你有空闲去体验“诗和远方”或“仰望星空”,是你的自由。衣食住行解决得越好,“诗和远方”和“仰望星空”就越有空间。

但现实中,人们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而从不去思考表面背后的实质。

比如,看到某个孩子读了哈佛,取得了成就,有些父母不会考虑这个孩子先天的智商,以及从小接受严格的养活教育所养成的勤劳本性这些综合因素,而是按照以下逻辑去“绕”:我家的孩子和他家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差别就是他家孩子去美国留了学,而我家孩子遗憾地没去美国。这种自作聪明、自圆其说,导致类似的悲剧每天都在重复。很多家庭拼尽财力也把孩子送到美国,结果孩子因为从小没有受过严格的生活自理、起居安排、与人相处的养活教育训练,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到了美国以后先是不适应,继而变得怨恨父母。父母既帮不上忙,又放不下心,不停地联系孩子,却事与愿违。而那些没受过养活教育的孩子,因为学习、生活处处不顺心,把一切的一切都归咎于父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有的甚至连精神都出了问题。一些孩子就此堕落,花天酒地、挥金如土,还有一些孩子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断让父母给自己的卡里打钱,却连父母的信息都懒得回,“主动失联”的比比皆是。最后,万般无奈的父母只求孩子能老老实实地回国就谢天谢地了,落了个人财两空,后悔不已。

我不止一次帮中国的父母在美国寻找过“主动失联”的孩子。有一对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家长,花了大力气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这孩子在美国待了三年,其中有两年和父母是失联的。后来,父母在大家的帮助下才找到孩子,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孩子也总算平安回国了。他们感慨地说:新闻总是报道成功的孩子如何成功,其实,有多少失败的例子别人不知道啊!这些失败的例子,对大多数家庭更有借鉴意义。

养活教育思想,就是要提醒并倡议,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办事。孩子要先学爬,再学走;先学走,再学奔跑。同样的道理,要让孩子先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做家务,树立养活自己、靠自己立足社会的意识,然后才是学音乐,学网球,学跆拳道。

顺序不能搞反,规律必须遵循。

如果父母自己先有了养活教育思想,并时时刻刻注意贯彻落实,就等于为孩子的人生定好了正确的航向。说得再通俗点,你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一座金矿,就等孩子去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