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中使用固废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最重要的是三大因素:一是固废自身的源头环境特征;二是浸出与迁移环境;三是影响目标或影响对象。这里先讨论第一大因素。
固废自身的源头环境特征,一是它的本质或起源。固废由于是计划外产物,通常其组成未经过设计或很难实施控制。固废发生源材料输入、工艺变化甚至是时间的不同,都可造成固废性质的波动。譬如,建筑垃圾由于拆房对象的不同,其组成千变万化;又如钢渣,水冷与气冷,也造成其性质的迥异;再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随着堆放时间的变化,其环境特征也大为不同。要根据固废发生的特点,合理划分或表征固废,使得后续的研究尽可能有相对稳定的输入。如根据原煤组成的不同,现在粉煤灰已经被划分为高钙粉煤灰与低钙粉煤灰。
二是对固废无机元素总量、总有机碳、酸中和能力等性质的认识。这是从整体上对固废环境性质的认识:无机元素总量与总有机碳,确定了相关元素与相关有机物的上限含量。如果上限含量低于某一指定水平,可能无须下面的浸出试验,就可作出浸出上限的估计;酸中和能力也决定了固废在应用环境中最终的酸碱度水平。不过这三个指标,均缺乏对固废更为精准的表征,其指导意义有限。
三是对固废元素分布形态的认识。所谓元素的形态,实际上是对元素的电离状态、电子价态和络合状态的描述。譬如Cr3+离子无毒,但Cr6+离子却剧毒,同为铬离子,电子价态的不同造成了毒性的迥异;又如Cu2+,尽管它具有重金属毒性,但在有机物情况下,易于和腐殖酸或富里酸络合而失去机动性;再如将飞灰烧结,由于重金属成为晶格构成原子,难以为水浸出电离,从而抑制了其毒性。所以,对元素形态的认识,从更根本的层面上对固废环境影响进行微观观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www.xing528.com)
四是对包括粒径分布在内的固废其他环境相关性质的认识。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表面作用就越突出,其吸附重金属的概率也就越高。这已经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例证。当然,颗粒越小,在焚烧过程中越可能被充分氧化,导致垃圾焚烧炉渣中零价金属多集中在较粗的颗粒。也就是说,元素的形态分布也与粒径大小密切相关。
其实,不仅固废本身需要有以上各方面的认识,固废制造出的产品也可从以上几方面进行环境表征。不过,固废产品还可以加上孔隙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固液比)、渗透系数(决定着污染物浸出的控制模式)、表面构造(对重金属的表面吸附能力有影响)、抗压强度(它不仅是力学强度的指标,由于破碎后新暴露面的增加,同时也具有环境表征的意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