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黏结特性就是材料在不加任何结合料的情况下,于环境条件下自行发生黏结的性质。其典型情况是破碎混凝土与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在丹麦的试验段中,某道路破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从施工时的大约300 MPa,7年后发展到了500 MPa。而参考的花岗岩基层基本稳定在300 MPa左右。瑞典109号道路中无结合料底基层的劲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道路完工后3个月内,破碎混凝土层的模量从200 MPa提高到了600 MPa,提高了200%,而同一时期控制段破碎花岗岩的模量仅提高了25%(图3-7)。
图3-7 瑞典109号道路无结合料底基层中破碎混凝土的层模量
当水泥与水接触时,水合产物沉积在水泥颗粒的外围,内部未水合水泥的核体积逐渐缩小,水泥水合向内和向外同时推进。在由于表面皮层破裂而加速之前,反应缓慢推进2~5 h(被称为诱导期或潜伏期)。在水合的任何一个阶段,水泥灰浆都由凝胶(水合的细粒产物,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共同被称为凝胶)、剩余的未反应水泥、Ca(OH)2和水组成,还有其他的一些次要化合物。各种合成化合物的晶体,形成了互锁的随机三维网络,逐步填充最初被水占据的空间,导致硬化和随后强度的发展。随着水合的推进,原始水泥颗粒上水合产物的沉积,使得水向未水合核的扩散越来越困难,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减慢了水合速率。(www.xing528.com)
当废旧混凝土被破碎时,自黏结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三个因素:①由于硅酸三钙水合反应很快,而硅酸二钙相当缓慢,因此已水合的水泥中仍存在一定的硅酸二钙。即便破碎后,这部分剩余的硅酸二钙仍将继续水合而使强度缓慢增长。②水合产物中,存在部分的Ca(OH)2水合产物,起消石灰结合料的作用。③还未反应的剩余水泥颗粒核,由于破碎而重新可为水所接触。
在研究道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工厂再生时,研究者也发现了破碎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类似的自黏结性质。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自黏结性质也相当明显。干法处理的炉渣,场地堆放进行老化处理时,常常会黏结成块,时间较长时,甚至需用风镐才能挖掘。而湿法处理后的炉渣,堆放再长的时间,炉渣料堆仍保持松散。据估计,这是因为炉渣中含有Ca(OH)2和SiO2等矿物。一方面,Ca(OH)2吸收CO2,p H 值降低的同时,形成微小的CaCO3晶体,生长在熔渣及各种炉渣组分的间隙中,使得孔隙率减小,界面黏结增大;另一方面,Ca(OH)2和SiO2等发生硅酸盐凝胶反应,也就是下面所述的火山灰反应,也使得界面黏结强度提高。不过由于Ca(OH)2与CaCO3均微溶于水,在湿法大量水的冲洗下,这些物质被洗出,导致湿法处理炉渣时自黏结性质的损失。
将破碎混凝土或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的细料分离,可能的话磨细(增大比表面积,使活性表现最大化),常常可以替换部分结合料而取得额外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