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也就是不能按预定用途继续使用或目标产品之外产生的材料,有制造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钢渣;有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生活垃圾;也有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废弃产品,如建筑垃圾。城市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固废”)产生于城市,因此摒弃农业废弃物或矿山废弃物等类型。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市政垃圾)是其主要的来源,如城市中的工业,则对应有工业废弃物,其类型和数量依照城市的具体工业布局而变化。还有绿化垃圾、电子垃圾、汽车垃圾等,其数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整体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处于不断地增长之中。固废研究也离不开对空气、水及噪声等因素的研究。譬如,对泥浆的研究,就涉及水和泥的分离,而飞灰正是对生活垃圾焚烧后废气排放处理的产物,固废的处理工艺,也需要对空气、水及噪声的排放加以控制。
在以上的城市固废概念中,通常是按照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分类,这有利于垃圾的集中收集,但对资源化利用来说,有时并不方便。比如上海市把建筑垃圾划分为五类,即工程垃圾、工程渣土、装修垃圾、工程泥浆、拆房垃圾。但拆房垃圾与装修垃圾在资源化时,通常会混用,而工程垃圾的概念相当模糊。这种按用途而不是按成分的划分,对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是不利的。国外有些划分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如“活性垃圾”与“惰性垃圾”(有些国家规定,惰性垃圾不得填埋)、“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甚至按照主要成分,将建筑垃圾分为“废旧混凝土垃圾”“砖混垃圾”等。
城市固废产生于城市运行的各项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譬如,上海早期的房子是石砌房子,后来发展为砖砌房子,现在大量的都是混凝土房子,这体现在拆房垃圾的成分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痕迹。又如,我们在对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昆山焚烧炉渣中的有色金属含量比上海更高,这与昆山电子器件生产厂家密集有很大关系。另外,2016年上海加大了“拆违”的力度,拆房垃圾数量爆发式增长,给政府废弃物管理部门造成了极大的处置压力。
随着城市人口和居住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城市固废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城市容纳固废的填埋场数量在不断萎缩,还有国家从政策上禁止垃圾的跨省界流动,这些都加大了城市固废对于城市管理者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对于某些具有一定经济利益的固废,地下市场涌动,如废轮胎被拉到深山土法炼油,废旧混凝土用风镐打碎取钢筋,煤渣直接掺入道路材料,生活垃圾湿法提取贵重金属等。这些做法有的以环保为名破坏环境,有的使材料生产与应用失去质量控制。
对城市固废的处置,国际通用的策略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减量(reduction),譬如通过纸张的双面打印,减少对纸张的消耗;通过永久性路面的开发,减少每年产生的道路废弃物数量。
第二个层次是再利用(reuse),仅仅通过位置的移动或降低等级,将废弃物用于相同的目标。比如废旧混凝土中的钢筋被完整取出后,直接作为钢筋的再利用;建筑垃圾中,将砖砌结构加热至500℃以上,使砖体与灰浆完全分离,得到的完整烧结砖再被用于新建筑的砌筑等。
第三个层次是再循环(recycle),将固废经过一定的处理,形成可在某方面使用的原材料或产品。比如,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经过破碎、筛分、金属分离、熟化等工艺,作为集料用于道路材料的生产。又如,废旧沥青经过破碎、筛分、加入再生剂,并与一定的新沥青和新集料组合,生产再生沥青混合料。(www.xing528.com)
第四个层次是焚烧(incineration),是对热值较高的废弃物回收能量的一种策略,可用于生活垃圾、绿化垃圾、医疗垃圾、危险化学品等。不过,焚烧并没有根本性解决固废,还有焚烧余留的灰渣需要进一步处理。
第五个层次是填埋(landfill),是对一切用当前的手段无法解决或无法经济地解决的固废的终极解决方案,是优先级最低的解决方案。所谓固废资源化策略,就是希望废弃物的处置越过填埋,尽可能采取靠上面层次的措施。
城市固废资源化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固废本身就是资源,即俗话说的“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当然,这种资源,有的是一眼就看得到的,譬如固废焚烧炉渣中的金属、废旧混凝土中的钢筋;有的则需要在一定的加工处理和材料设计后才能明确的。不过,资源本身的价值与处理的成本存在着制衡关系。由于天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制衡关系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二是固废处置的压力。固废如果不资源化,势必要寻找容纳它的填埋场地,而这样的填埋场地短时间内很难获得有效利用,在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面前,填埋场愈来愈成为一种奢望。
三是城市建设本身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一座金茂大厦,“搬走”了湖州半座青山。一条浦东南干线,“消灭”了湖州的金盖山。在“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下,上海周边的浙江、江苏等地关闭了大量采石场。建设仍在继续,可用资源却大幅度减少,或可用资源的成本愈来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寄希望于城市固废替代天然石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